以强大的社会动员力 汇聚基层治理现代化磅礴力量(评论)

孙宽平

通州区担负着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发展的重任。如何构建党建引领的基层治理体系,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格局是紧迫而重要的课题。

通州区构建“副中心有我”社会动员体系推进城市治理,既有随着老城区改造的治理提升,也有纳入城市副中心建设发展的镇域治理转型,还有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服务的温情。更为深刻的是,此举揭示了城市治理的组织、主体、动力、机制所在,展示了广大市民群众从“要我参与”到“我要参与”的自觉。

首先,充分发挥党建引领核心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党组织担负着领导社区治理的重要职责。通州区在基层治理工作中之所以能够动员群众有序参与,能够吸引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积极参与,其中最重要的,是社区党组织充分发挥组织引领、社区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从而组织和引领群众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活动,形成党组织领导下居民群众和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的社会动员体系。

其次,抓住服务群众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我们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满意的事情抓起。通州区积极构建社会动员体系,始终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着力点,形成社会广泛参与的群众基础。尤其是关注新就业群体需求,既注意打造非公党群服务中心、工会驿站等多个暖“新”站点,同时也注意发挥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参与城市基层治理的积极性,让他们从“在路上”变为“在参与基层治理的路上”。

其三,健全群众参与的动力机制。社区事务繁杂,单靠社区工作者是干不好的,必须充分发挥居民群众和社会各方力量作用。通州区在基层治理工作中,一方面,以“协商共治”机制,把居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形成基层治理持续不断的动力供给。另一方面,结合社区实际,探索建立“文明银行”形成积分回馈机制等,把外部要求转变为内在激励,形成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的持久推动力。

其四,注意利用科技赋能提升治理效能。现代城市治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充分利用科技赋能基层治理,提升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在通州区基层智慧治理实践中,以张家湾镇“湾事通”小程序为代表的智能化手段,既优化线上服务格局和强化线上服务功能,又注意通过“协商共治”“任务发布”等模块实现“大家事大家议”,方便群众参与基层治理以及各管理部门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和诉求。

(作者系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员)

(责编:王子锋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