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二

建强组织 办好实事

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通过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从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治理效能等方面着手,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

强化统筹协调能力。要提高基层治理的整体效能,必须要在党建引领下有针对性地研究施策,多方协调、多方发力。博爱县在全市率先建立党建引领协调机制,县委书记任总召集人,26家成员单位共同参与,有针对性地解决基层治理各类难题。

鸿昌街道九街社区居民居住集中、人口基数大,社区党总支根据辖区特色,以“友好社区”试点为依托,联合派出所、文明办等部门,狠抓党员队伍建设,设置党员先锋岗,组建“红色物业”——红色管家服务队,在社区设置11个网格,以建设“嵌入型”文化合作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柏山镇大中里村部分村民因宅基地批划不时发生矛盾冲突,在深入了解村民需求后,柏山镇党委从整体出发,协调多方力量,将“空心村”治理作为加强基层治理的突破口,建立以大中里村老党员、老干部为主要成员的村庄规划小组,对村内的老旧房屋进行了全面排查,对土地确权、纠纷核定后,因户施策,制定拆除计划,已顺利拆除危旧房屋50处,共计1.1万平方米。

着力发挥组织作用。通过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博爱县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有效提升党组织规范化水平。

月山镇图王村党支部书记杨应芬到任后,根据村情实际,积极探索网格化建设,将全村划分为33个“微网格”,按照就近就便原则联系407户群众,做到精准服务、精细治理。同时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建成农副产品展销大厅1座,每年为村集体增收3万元;盘活村内90余亩的竹林资源;打造特色乡村文旅品牌;与县新华书店合作举办11期“竹林文化”研学活动,带动村集体增收10万余元。

鸿昌街道下期城村积极转变发展思路,以“党建红”带动“生态绿”,将荒山治理与乡村振兴有效结合,通过建强战斗堡垒、发挥集体力量、聚焦产业带动等举措,2023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353万元,带领村民蹚出一条幸福路。

打造治理新模式。博爱县从加强党的两个覆盖着手,在全市率先成立电商快递行业党群服务中心,建立电商快递行业协会党支部,打造出基层治理新模式。

有“中原菜篮子”之称的孝敬镇,正是通过“党建引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联结方式,推动联合体内土地、信息、技术等要素融合,让农户共享全产业链收益。同时积极探索“电子商务+农田餐桌”销售模式,借助电子商务平台销售新鲜蔬菜,构建“乡村—市场—企业”互联共通产销网络,并完善分拣车间、产地冷库、冷藏车等配套设施,确保从农田到餐桌全程绿色,保障消费者吃到“放心菜”。金城乡钟庄村因地制宜,创新建立“党建+积分制”乡村治理模式,带动村民从“袖手看”到“动手干”,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级优秀村规民约村”等荣誉。

截至目前,博爱县共建成698个基层党组织,其中党(工)委29个,党总支42个,党支部627个;党员1.96万余名,农村党员8700余名,占44.8%,基层党组织力量进一步夯实。博爱县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努力,把建强基层党组织作为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的重中之重,持续为群众办实事。

(本报通讯员 李娟)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