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省沈阳市多福社区考察时指出:“社区建设光靠钱不行,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新时代社区治理“两邻”理念的提出对加强社区治理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基层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省沈阳市多福社区考察时指出:“社区建设光靠钱不行,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新时代社区治理“两邻”理念的提出对加强社区治理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新理念塑造以居缘关系为基础的新型社区共同体。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城乡人员自由流动导致“熟人社会”逐渐被“原子化”的“陌生人社会”取代,呈现出“有缘千里来相会,无奈对门不相识”的尴尬局面。以居缘关系为基础打造的社区共同体成为基层社会的总体形态。如何让冷漠的居缘关系重新温暖起来,建立具有身份认同、情感依赖等多重价值意涵的新型社区共同体,妥善解决基层社会矛盾,实现社区的“再组织化”成为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重要议题。“两邻”理念通过突破单纯的政府—社区—居民单向推动的思维模式,实现居民之间、居民与社会组织、社会组织之间多维连动,高屋建瓴地为我国社区治理创新指明了方向。
新型“与邻为善”的邻里文化重塑陌生居民关系。《左传·隐公六年》中说:“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将“与邻为善”作为治国的重要措施摆在了重要地位。“与邻为善”倡导友邻、爱邻、亲邻,要满怀善意处理公共问题。沈阳市沈河区倡导居民“行善举,做善邻”,以社区为单元加强居民自治,根本改变了陌生的邻里关系。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的“五邻社”社区社会组织基于社区协商形成小区居民公约、垃圾处理公约等,强化社区公共精神与组织秩序。通过新型居缘关系的联结作用,重塑社区治理内部结构,在价值机制、目标机制、行动机制与工具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完成新型社区共同体的构建。
弘扬“以邻为伴”的社区精神实现共建共治共享。2020年7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希望大家发挥主人翁精神,人人参与、形成合力。”“以邻为伴”就是要通过加强党领导下的社区活动和社区服务,把居民重新“组织”起来,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在治理主体多样化的新型社会治理格局中,党委领导是根本、政府负责是关键、社会协同是依托、公众参与是基础、法治建设是保障。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通过社区睦邻中心建设将居民从“陌邻”变为“睦邻”,促进了驻社区单位、社会组织、居委会和居民之间密切沟通。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在党的领导下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社会的深刻社会变革。建设新型社区共同体不仅要求硬件设施的改善更新和公共服务的全面充分,更要催生居民共同体意识,提升社区邻里社会资本存量,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系东北大学城乡社区建设研究院院长)
(责编:王海璐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