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平湖市与上海市金山区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地缘相近似邻里,人缘相亲如手足,文源相通共传承。两地深厚的历史见证着彼此频繁互动。然而,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边界地区面临诸多治理困扰。因两地政策不一致、沟通协调存在阻碍,出现治安、生态、民生服务方面“管不到、管不好、管不顺”的棘手情况。
近年来,平湖市积极探索毗邻党建引领下的共建共治共享,从搭建“平安一线牵”协同保障机制,到营造“党建一家亲”合作共治氛围,再到打造“发展一起富”良性发展格局,努力探寻契合区域发展的新路径。
“平湖市坚持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创新毗邻共治,有效实现生态共创、产业共兴、生活共美,为长三角毗邻区域协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平湖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平安一线牵
平湖市与金山区积极共创“无边界”的快速处置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建立浙沪两地联合执法队,针对跨省域社会治理事件,包括矛盾纠纷、公共安全等多方面,建立起资源整合、风险预警、精准研判、一体联动的闭环管理机制。两地依靠基层党组织引领,凝聚各方力量,实现各环节协同,高效应对各类问题,推动两地基层治理再上新台阶。
平湖市独山港镇与金山区金山卫镇均为工业大镇,但交界的“飞地”地带处于“三不管”状态,管理上比较棘手。“跨界”地块堆满废弃厂房和金属杂物,破败杂乱,成了治理“老大难”。由于行政区划与管辖权差异,企业经常“打游击战”,更为治理增添了难度。
为此,两地积极应对,以“法治五联”为抓手开启“飞地”专项治理。成立工作专班,签署《联动发展工作备忘录》,明确合作事项,打牢治理基础。以卫九路消防中队北侧 “插花地带”为试点,开展固体废物清理整治,仅两个月就清理超 4500吨废旧金属。
两地以此为契机,由多部门构建合作交流机制,打破单独执法的困局,联合在毗邻地区开展执法工作。至今,累计联合执法200余次,移交线索80余个,办理案件70余件。
党建一家亲
“一桥两山塘”,浙沪南北两山塘地相邻、人相亲、名相同;一河之隔,隔开的是浙江和上海的区别,一桥相连,连接的是浙沪情谊。
两个山塘村同名同心,想在一处、干在一起,组建了跨省联合党支部——沪浙山塘联合党支部。党支部率先施行“双委员制”,两村党总支书记兼任轮值书记,班子交叉任职、定期交流挂职,实现互帮互学、共同成长。此外,党支部还探索“双(微)网格长”模式,划分毗邻大网格及 8 个微网格,选派村干部、党员骨干担任网格长等,落实 “联管、联调、联防、联查、联宣”。
暑期高温,河道水质养护刻不容缓,浙沪两山塘村迅速联合开展巡河治水行动。工作人员仔细检查排污管口排放情况,全面打捞河面垃圾,守护水生态环境。
平湖市广陈镇山塘村党总支书记金建东表示:“在两村村民自治中,‘界河’已被当作‘内河’,遇河道事务会共同追根溯源、想办法治理。”如今,两村相处和睦,村民往来密切,遇事相互商量,成果彼此共享。
在这样的良好氛围下,两村深入探讨,在已有毗邻法治保障基础上拓展创新,开启“公约共订、组织共建、人才共育、要事共商、多方共治”的自治模式,为乡村协同发展走出新路径,让两地的合作更具深度与活力。
发展一起富
2019年,平湖市新仓、广陈两镇和金山区的廊下、吕巷、张堰三镇达成合作,共同构筑起了 “田园五镇” 发展共同体,以跨省市党建为引领,大胆先行,率先启动了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实践区的建设工作,就此拉开了区域协同发展、携手迈向共同富裕的大幕。
2023年,在平湖新仓镇党委牵头下成功举办了浙沪毗邻党建引领共同富裕发展论坛暨长三角“田园五镇”合作峰会,并联合成员单位成立跨省市强村共富公司——浙江鑫平田园合作发展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已签约两个新项目,总投资约1亿元。
此外,平湖新仓镇与金山吕巷镇探索农业产业党建联建,施泉葡萄党支部在新仓镇党委的牵引下,与吕巷镇成立“农业产业链党建联盟”,揭牌成立新仓—吕巷科普惠农基地暨银丰—施泉葡萄技术示范区。现如今,该联盟已覆盖葡萄、芦笋、花卉等产业,形成经验共享、技术互补的产业同盟,争创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如,位于新仓镇杉青港村的平湖市临沪花卉产业园年销售额达5000多万元,每年可以为村集体经济增收40多万元,安置剩余劳动力60多人,每年可以为村民增收150余万元。
平湖市与金山区持续深化毗邻合作,不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模式。在社会治理上,让“平安一线牵”机制更高效,化解更多难题;在乡村建设中,拓展“党建一家亲”成果,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在产业发展上,依托“发展一起富”格局,推动更多项目落地开花。以党建为引领,凝聚更强合力,突破地域限制,让两地协同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将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贡献更多精彩样本。
(本报通讯员 王斌杰 周晌能)
(责编:王海璐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