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社会工作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指示和中央社会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抓好新兴领域党的建设,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抓好凝聚服务群众工作。
福建省社会工作系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社会工作会议、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座谈会精神,在推进社会工作重点任务上奋勇争先、再上台阶,着力打造更多具有全国影响力、福建辨识度的社会工作品牌,推动新时代福建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抓好新兴领域党建工作
福建是改革开放先行省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是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福建把加强新兴领域党的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创新发展“晋江经验”,深化拓展思想领航、强基固本、党建赋能、暖心聚新、机制保障“五大工程”,将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的组织和人群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促进这些组织健康发展,引导这些群体坚定跟党走。
在优化机制上持续用力。建立新兴领域党的建设工作协调机制,健全“省委‘两新’工委—省级行业(综合)党委—市县‘两新’工委”组织链条,强化“管行业也要管党建”责任意识,理顺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工作管理体制,建设过硬的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工作者队伍,抓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确保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统得起、兜得住、管得好。
在“两个覆盖”上持续用力。坚持整园、整楼、整线推进方式,不断扩大非公有制企业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做到边摸排、边组建、边巩固,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发挥互联网、快递、物流等行业党委以及群团组织作用,区分不同业态、不同就业群体,开展常态化摸排走访,不断扩大重点互联网平台企业和快递企业的重要业务板块、区域总部、子公司党组织覆盖面,织密党的组织网络。
在凝聚服务上持续用力。建立新就业群体服务管理会商机制,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压实平台企业责任和属地责任,巩固网上阵地和网下阵地,推动平台企业妥善处理劳动报酬、劳动条件、社保缴纳、职业伤害保障等问题,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聚焦校园、商圈、社区、站区等新就业群体工作集聚地,打造“友好场景”,着力解决新就业群体遇到的门难进、车难停、楼难找等问题。强化典型引领,鼓励新就业群体参与文明宣传、社区治理、志愿服务等基层治理工作,增强新就业群体荣誉感归属感。
在赋能发展上持续用力。研究制定党建强企惠企行动十条举措,推动涉企部门为民营企业提供主动服务、上门服务、精准服务,促进强企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开展党员“亮身份、亮承诺、比作为”等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在生产经营一线当先锋、作表率。夯实行业管理部门的行业监管、业务指导、党建工作等责任,引导行业协会商会更好地服务行业、服务社会、服务群众。
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福建大力传承弘扬“远亲不如近邻”等重要理念,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作用,以深化党建引领近邻服务模式抓手,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着力为基层减负赋能。持续落实福建省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20条措施,巩固规范村(社区)工作机制、挂牌和证明事项成果,探索建立村(社区)事项准入制度,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招募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就业,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下沉,实现“为车减负、为马赋能”。教育引导基层干部深刻认识“减负”不是“减责任”“减担当”,而是让基层卸下不该承担的负担,担起该担之责,集中精力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着力提升基层服务能力。聚焦“一老一小一新”群体,整合各方资源力量,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志愿者作用,打造“15分钟近邻服务圈”。学习运用“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党建引领接诉即办”等经验做法,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到社区服务,用“大党建”激活“微治理”。
着力创新基层治理模式。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创新,持续拓展“民主恳谈会”“吃茶话事”“民情茶室”“乡贤议事会”等福建特色做法,指导各地打造一批闽台交流社区(基地),更好服务两岸融合发展,建好用好全省100个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观察联系点,以点带面推动基层治理水平整体提升。
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社会工作面对群众广泛、联系群众密切、服务群众直接。福建将长期坚持、全面落实“四下基层”制度,真实了解和把握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全力打通“路线图”,确保群众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理、依法推进。持续深化各级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推动更多矛盾问题化解在基层。用好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不断研究完善信访工作融入社会工作的方式方法、实践路径。
深入做好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强化问计于民、问策于民,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统筹用好领导留言板、“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线上线下征集平台,积极探索建立特邀建议人制度。围绕地方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社会工作重点任务等方面开展专项征集,不断提升人民建议征集质量。
持续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完善志愿服务工作协调机制,深化拓展新时代“八闽志愿行”服务品牌,进一步推进志愿服务标准化、品牌化、项目化、专业化建设。大力弘扬志愿精神,鼓励更多人参加学雷锋志愿服务,让志愿服务“人人可为、处处可为”成为社会新风尚。
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围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等关键环节,促进队伍壮大规模、优化结构、提升素质。指导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开展专业服务,积极回应群众需求。
(作者系福建省委社会工作部部长、省委“两新”工委书记)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