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一场充满泥土气息的基层治理变革正在悄然兴起。面对民生实事推进中普遍存在的“钱袋子紧、参与度低”双重难题,博山区用“党建引领+群众智慧”的金钥匙,打开了乡村治理的新局面。
征集多方需求
博山区白塔镇簸箕掌村村民通过“板凳拉呱会”提出村内道路照明的需求。村党组织立即牵头,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进行协商,形成初步方案。随后,通过“微信议事群”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最终确定村内道路照明方案。
博山区构建“村党组织+党员先锋队+群众代表”的三级组织网络,成立“红色议事会”,积极吸纳村民代表、企业负责人等参与其中。2024年,全区开展协商活动1500余场次。
在网格管理方面,博山区依托“一网三联”机制,将村级事务纳入网格精细化管理。网格员与党员中心户担任“议事联络员”,实时收集群众需求。设立“民生实事项目库”,通过线上发放调查问卷、线下入户走访等方式,形成“需求清单—项目清单—责任清单”的闭环流程,保障民生项目精准落地。
在议题征集与分类方面,博山区利用“村民说事日”“微信议事群”等广泛收集群众意见。2024年,收集各类意见2000余条,将民生实事项目分为“迫切需求类”“轻量影响类”“品质提升类”,按轻重缓急推进,确保资源合理分配。同时,召开“三级联审会”,村级项目经村民代表大会初审后,提交镇、区专班审核,确保项目科学可行。
博山区还推行“义务工积分制”,鼓励村民以劳力、技术等方式参与项目建设。同时,相关部门引导企业与村(社区)结对共建,通过资金捐赠、资源共享等方式支持民生实事项目。
健全完善制度
完善的制度是推动“众议众筹”机制落地生根的基石。
“过去我们小区卫生条件差,通过‘众议众筹’机制的建立,居民开始主动打扫卫生。”博山区城东街道珑山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王秀一表示。
据悉,城东街道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建立了“民生清单”动态管理台账,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时收集居民对改造项目的意见和建议。博山区民生实事项目专班联合民生监督员对项目进行“季度巡查+年终评估”,对民生实事项目进行严格监督考核,确保改造工程按计划推进。
博山区通过建立“民生清单”动态管理台账,精准掌握群众需求变化,及时对项目进行增补、优化。2024年,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项目118件,确保民生实事项目始终贴合群众实际需求。
如今,博山区各个村(社区)将参与众筹的村民纳入“一网三联”积分奖励体系,村民所获积分可在100余个应用场景中兑换商超优惠、公共服务等,切实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
博山区还积极评选“红旗网格”“优秀管护员”,对在民生实事项目中贡献突出的集体和个人给予物质奖励,并进行公开表彰,鼓励更多群众参与。
为了让专业力量下沉,博山区联合法律顾问、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力量,为民生实事项目提供全方位支持,开展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培训20场次,覆盖1000余人。
拓宽参与渠道
博山区源泉镇岱北村通过“义务工积分制”和“村企共建”模式,成功打造了一个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村级大礼堂,还建起了“信用积分超市”。
“我们通过诚信积分兑换商品的方式,鼓励村民践行诚信,推动乡村治理。”岱北村党总支书记许茂孝表示,如今,岱北村诚信体系建设已经升级为“诚信银行”,村民可以用诚信积分作为担保进行贷款,这一模式在乡村振兴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博山区在“众议众筹”机制的实践中,始终坚持创新思维,不断探索基层治理的新路径。同时,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深入了解群众需求,确保民生实事项目精准对接群众实际需求,切实解决群众的生活难题。
“我们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红色议事’凝聚各方共识,有效破解‘筹人、筹资、筹智’等难题,为民生实事项目推进提供坚实组织保障。”博山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博山区将持续深化“众议众筹”机制,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力争村级民生实事项目突破1500件,打造全市基层治理示范标杆。
(本报通讯员 胡敬宝)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