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目标,深化“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做法,建立健全高效便捷的群众诉求办理机制。
问题是群众的呼声。新余市坚持问题导向,依托“城市大脑”,将各类便民服务热线、网格上报、建议征集等进行对接整合,打造统一的群众诉求受理平台,实现“一条热线接诉求”。该市还组织村(社区)干部“上门问需”,确保社区每天有50%的工作力量下到小区直接联系服务群众,面对面收集和处理居民诉求。
“这里的绿化带比较长,存在监控盲区,有安全隐患,接到居民反映后,我们通过县级指挥中心向职能部门吹哨,县城管局接单后,现场拿出处理方案。”在分宜县钤西街道青山社区阳光华庭小区门口,社区党总支书记袁蓉指着路边的绿化带说。
诉求的快速解决,得益于新余市委社会工作部构建的“丰”字形工作架构。该市坚持需求导向,在县(区)、街道、社区三级平台上,研究开发“物邻通+赣政通”流转平台,向上对接市级,向下延伸至网格,分级分类处理各类群众诉求。
“街道社区能解决的诉求立即解决,街道社区不能当场解决的通过流转平台推送到相关部门解决。”新余市委副秘书长、社会工作部部长、“两新”工委书记钟宇虹表示。
接诉即办,关键在办。新余市委社会工作部坚持目标导向,通过建立市、县(区)部门“三个一”快速“应哨”反应机制,压实部门职责。市、县(区)直单位从“小切口”出发,结合单位职责,梳理形成涵盖基层党建、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应哨”事项清单。同时,推动城管、市场监管等重点民生部门业务科室工作人员作为“应哨人”直接联系街道、社区。健全完善属地、部门双向派单机制,通过限时分级办理、推行“首接负责”、实行协同联动、规范审核办结,并将处置结果及时向群众反馈。
效果好不好,评议见真章。新余市委社会工作部坚持结果导向,对事项全流程受理、调度处置情况进行监督,倒逼各责任单位部门依法依规办理。建立“一哨一评”机制,依托系统平台,开发自动考核计分评价功能,形成基层治理问题处置的闭环机制。
(本报通讯员 周峥嵘)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