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西青区为天津环城区,城乡交错,发展业态多样,人口结构复杂。西青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和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把握大都市近郊区治理特点,创新开展西青善治“金钥匙”计划三年行动,立足“三坚持三推动”,积极探索基层有效治理模式,全区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坚持党建引领
推动制度创新
建立健全基层治理体制机制,突出党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作用。发挥协调机制作用。建立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完善调度通报、述职评议等制度,统筹部门资源,推动56家区级部门同频共振。优化“大工委”“大党委”机制。健全“大工委”“大党委”体系,试点建立镇(街道)“周汇报”、村(社区)“日沟通”制度,用好党建共建联建制度,强化基层工作者探索创新能力。实现党组织向下延伸。开展“一网四联·细治入微”工程,推动全区133个村、146个社区健全“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村民小组(楼门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架构,将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
坚持因地制宜
推动实践创新
针对辖区居民需求、资源基础等差异,探索有效治理模式,提升治理精准度。构建精治模式。根据临近市区城市街道、城郊融合乡镇、商品房社区、传统乡村、产业园区、商圈楼宇等特点进行分类治理。构建精治路径。坚持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将25个基层治理联系点列为“先行实验区”,58个居民小区急难愁盼问题列为首批“金钥匙”攻坚项目,通过解决一个问题,推动解决一类问题。构建精治样板。以西青区大寺镇、赤龙南街、经开集团为试点,开展大寺片区“红色领航·片区精治”行动,探索毗邻党建,建设社区学院,打造工业社区,构建未来社区,形成基层治理样板区域。
坚持资源倾斜
推动要素创新
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实现各类资源向基层倾斜、在基层激活。发挥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作用。深化党建引领行业治理,探索大型园区、商圈党组织实体运转模式,试点建设工业社区。加强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探索街区党建等新模式,推进村(社区)与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双向奔赴。强化人才支撑。组建基层治理智囊团,助力治理理念更新、科学决策、系统创新。组建基层治理“帮帮团”,为破解治理难题提供针对性帮助。培育基层治理“达人”,引导治理“达人”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开展专题培训。针对网格化管理、物业服务等基层治理重点,坚持全治理链条融入、全生命周期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举办专题培训班,提升治理能力,推动基层治理重点项目提质增效。
(作者系中共天津市西青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区委“两新”工委书记)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