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安徽省蚌埠市高新区秦集镇居民顾大爷家突发火情,得益于家中安装的“有事找书记”一键呼叫器,火情被及时发现并有效控制,避免了更大灾难的发生。“太感谢了,你们来得太及时了,否则我都不知道该咋办了!”顾大爷感谢道。
居民诉求的及时响应得益于秦集镇打造集线上管理平台、书记热线、微信小程序、“一键呼叫器”、视频监控于一体的“有事找书记”基层治理平台。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但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当下,如何让服务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是一道现实难题。近年来,各地借助数字手段,整合资源,搭建数字化平台,实现“数字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既减轻了基层工作人员负担,又更快地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重庆市构建市域“141”基层智治体系。每个镇街建立1个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全面部署运行基层智治平台,划分党的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服务、平安法治4个板块,按400~500户全覆盖划分1个网格,形成“中心统筹、平台运行、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大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创新推出“根数据库”和“一表通”数字平台,自主研发“多多评·码上生活”平台,将“二维码+”智慧治理理念融入居民生活,让居民办事更便捷。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以“一网统管”推动基层智治,对街道、社区现有工作流程进行大幅优化、流程再造,建立39个简化后的快速电子流程,从“线下跑”转变为“掌上办”,极大地提高了街道、社区的运转效能。
在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专职网格员的手机里都有“社会治理大联动平台”等数字化治理小程序,用于民情走访中更新人、房信息,并在第一时间受理、解决群众诉求。今年初,溧水区白马镇将城市数字治理中心、网格服务管理中心、社会治理大联动平台、社会矛盾调解中心等各类数字化平台归集,加强协同配合、整体联动,打破数据壁垒,推动服务提质增效。
数字赋能带来的不仅是效率变革,更催生了治理理念的深层转变。
群众在线上即可随时反映问题,部门和村(社区)及时接单、处理和回复,违规停车、楼道整治等群众反映的问题很快得到妥善解决;街道(乡镇)无法解决或处置的问题,可通过平台多跨协同处理,实现上下协同、横纵贯通、闭环管控。
数字化手段应用不能一蹴而就,还需要久久为功,不断完善。4月1日,江苏省数据局、省民政厅、省人社厅、省医保局、省残联联合印发《深化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改革数字赋能基层治理实施方案》,深化基层政务服务改革,促进基层政府数字化转型、敏捷化服务、智能化治理。
与此同时,有专家指出,在数字治理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效率优先与公共价值之间的矛盾冲突,过度追求“最优解决方案”容易忽略困难群体的特殊需求,从而淡化社会关系中的人文关怀。为此,数字赋能基层治理还要加强人文关怀,针对部分特殊群体,主动保留传统线下服务渠道,并通过线上线下有机联动,降低技术使用门槛,以确保数字治理的成果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本报记者 杜蓉)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