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地方很安逸,为我们提供了空调、饮用水等,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万达商圈党群服务中心,一名在非送单高峰期来这里休息的外卖骑手感慨地说。
近年来,叙州区积极探索推进新兴领域党建工作,通过联合区交通运输和快递行业党委、区外卖配送行业党委等13个行业党委,聚焦新就业群体的“三难”,以高质量党建更好管理和服务新就业群体。
解决充电难,让续航更安“新”
在叙州区鼎业兴城充电站,车主通过停车、插枪、扫码三步,几十秒就能为车辆充电,最快40分钟可充好。该站实行扫码付费,可自动核算、断电,还配有断电保护等功能。
“现在充电站越来越多了,以前充电不仅要排队,充电速度还慢,每次都要等好久,现在吃个午饭的时间就充好了,价格也很合理!”网约车司机张杰感慨地说。
叙州区围绕“一蓝一绿”产业赛道,着力解决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充电难题。目前,全区已建成75个新能源充电场所,拥有8400余个充电桩接口,在中心城区形成半径小于2公里的快速充电网络,极大地缓解了新能源车主“续航焦虑”,也让新就业群体能轻松找到充电站点,实现“随停随充”。截至目前,针对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常用的电动摩托车充电问题,该区已建充电桩1.8万余个,并探索“以换代充”新模式,在公共区域提供电池、换电柜以及换电平台,有效缓解充电难、充电慢的问题。
“我们已在叙州区投放24个换电柜,不同型号、不同品牌的电动摩托车都可以在这里换上电池使用。外卖骑手完成整个换电过程仅需一分钟左右,未来我们将持续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最安全、最贴心、最优质的换电服务。”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宜宾市分公司能源部负责人熊刚介绍。
解决休息难,让港湾更温“新”
新就业群体具有工作强度高、人员流动快等特点,叙州区委“两新”工委通过召开调研座谈会、发放网络调查问卷、实地走访等方式,充分了解新就业群体的困难和需求,梳理形成供需清单逐一予以落实。
正在叙州区“侠客驿站”远达总站给手机充电的外卖骑手夏能飞说:“我正好在这边送外卖,之前听说附近有个驿站,今天刚好手机没电了,就过来应急,这个驿站环境挺好,夏天备有矿泉水、藿香正气液,手机也能充电。”
叙州区根据调查问卷结果研判分析,结合现有软硬件设施情况,精心打造了暑可乘凉、寒可取暖、渴可饮水、伤可用药、累可休息的21个新就业群体服务阵地,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公益理发、自助淋浴、休闲阅读、电瓶车换电等多项服务。
此外,该区还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窗口、加油站、高速路出口、银行、电信、移动等服务点联建了68个温馨港湾,充分利用各站点的资源禀赋,实现资源共享,因地制宜建设站点,为网约配送员等户外劳动者打造“夏有清凉、冬有温暖”的休憩之所。
解决吃饭难,让食光更暖“新”
中午,在赵场街道双淮社区“幸福食光·社区食堂”内,花菜回锅肉、家常豆腐等色香味俱全的饭菜新鲜出锅,整齐地摆放在柜台上。附近居民和忙碌了一上午的新就业群体陆续来到食堂,开始享受午餐时光。
“我在附近送快递,来这儿吃饭很方便,味道可口,服务又好,价格也实惠,每个月还有6天的‘1元爱心餐’,给了我们很大的关爱。”快递员罗强基本每天中午都到社区食堂来用餐。
叙州区以融治叙州新格局为指引,统筹整合社区资源,建设“幸福食光·社区食堂”,采取“社区联营”模式,引进第三方公司进行市场化经营管理,每月在固定日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提供“1元爱心餐”,满足新就业群体就餐需求。
据了解,该区还围绕货车司机等群体吃饭难、休息难问题,在柏溪街道常达物流园建成“卡友地带·暖心之家”,探索设置“共享厨房”,厨房内配备微波炉、冰箱、餐桌等设施,所有设备均可免费使用,让货车司机享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本报通讯员 付林)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