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坚持党建引领、健全机制、多方共治的工作思路,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导向,创新治理模式,完善治理体系,逐步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坚持党建引领
构建“一贯到底”治理体系
强化统筹协调。建立由县委书记为总召集人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以积分换项目“六零”工作法(零违建、零污染、零非访、零发案、零事故、零违纪)为总抓手,通过“工作经费+项目资金”的形式,实现资金奖励到村、项目安排到组、实物兑换到户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干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持续释放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
织密组织网络。推行“党建+网格”模式,建立“县委—乡镇(街道、管理区)党(工)委—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联动机制,选优配强网格员队伍,推动党组织服务管理触角延伸到基层末梢,真正做到联系群众“零距离”。
加强互动联通。构建政企直通车,优化营商环境。每月23日举办“企业家日”活动,通过现场办公,面对面倾听企业家呼声,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构建政网直通车,营造健康网络环境。公布县委书记信箱,在每个季度,县委书记与企业等代表开展面对面座谈交流,收集意见建议,交办相关部门解决回复。构建政民直通车,化解矛盾纠纷。持续开展“办好初访、控制重访、清理老访、带案下访”行动,确定每月最后一周为“无会周”,由县级领导干部下访,面对面回应群众诉求,解决群众难题。
健全治理机制
激活多方共治“一池春水”
建立健全基层减负赋能机制。持续推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和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精准施策,持续规范村级组织事务、机制牌子、证明事项,严格把控村务公开和村(社区)工作事务准入,坚决破除束缚基层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实现基层减负与赋能有机统一。
建立健全民意反馈处置机制。常态化开展“走找想促”活动。开展“三天两晚”驻村调研活动,收集调研问题信息。县级干部在“无会周”带案下访,实地督导问题解决。充分发挥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在基层治理中的桥梁纽带作用,明确部门单位职责分工,优化办理流程,形成工作合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和基层治理效能。
建立健全“五级联责”“四个到户”机制。实行县、乡、村、组、户“五级积分”联动积分机制,对全县24个乡镇(街道、管理区)和366个村(社区)逐级进行积分管理,乡镇、村的积分同时影响联乡联村的112个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形成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链接机制。落实“四个到户”,设立片组邻长制度,实现党员代表联系到户;组织402支党员志愿者宣传队,点对点将政策宣讲到户;开展“背包式处访”,做到工作准备“拎包即走”,事不解决“背包不放”,疑难问题“打包会诊”,处访结果“放包见效”矛盾调处到户;群众参与基层治理获取积分,积分在村超市兑换商品到户,充分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
创新治理模式
打造“一心为民”洞口品牌
“三治融合”兴乡村。积极探索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大力推广“屋场会”“院落会”等贴合群众生活的议事协商形式,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参与基层事务讨论与决策,实现居民自治。全面完成全县366个村(社区)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修订完善和法制审核“回头看”工作,为基层法治与德治提供坚实的制度基础。移风易俗,推行“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推行丧事简办“三个3”,即按照3人主事、不超3晚、不超3万元的举措,纳入村规民约及积分换项目内容。
源头预防解民忧。强化源头预防举措,加强乡镇综治中心建设,全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创新推行“背包式”处访模式,有效破解社区矛盾纠纷“非警难题”,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凝聚合力促和谐。充分发挥新兴领域在基层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引导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创新开展家长志愿者“监厨帮厨”活动,招募4800余名家长志愿者参与校园餐管理,家校共管共治校园餐,全力拧紧校园餐“安全阀”。建立“洞口妈妈”志愿服务队459支,“洞口妈妈”与困境儿童进行结对帮扶,开展各类关爱活动,捐赠爱心款物。
(作者单位为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