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外卖骑手流动性强、活动面广,像“毛细血管”般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在一定程度上,他们比消费者和有关部门更了解商家实际卫生情况,在食品安全监督工作中,具有天然优势。
去年以来,多地有关部门鼓励外卖骑手取送外卖过程中增加“随手拍”环节,筑牢食品安全监督网。
外卖骑手“随手拍”,应该拍什么?怎么拍?机制怎么建立?
“这不仅是一张聘书,更是一份责任和归属。”日前,在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南区首批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聘任仪式上,10名外卖骑手“跨界”当上“食安哨兵”,成为守护市民“舌尖上的安全”的新力量。
“走街串巷的外卖骑手,能接触到遍布城区各个角落的餐饮店铺。引导他们成为食品安全监督员,可以充分发挥自身职业优势,利用其工作特点,通过‘随手拍’记录食品经营场所的卫生状况、食品加工环节是否规范等问题,并及时反馈给我们,助力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海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将外卖骑手纳入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立更系统的机制收集和处理相关信息,进一步拓宽监管渠道。
除了乌海市,多地也在积极探索食品安全监督新模式。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聘请20名外卖骑手担任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负责及时上报商家违规行为,充分发挥外卖骑手的食品安全监督“探头”作用。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组建一支由100名外卖骑手组成的“食安骑手”监督员队伍,充分发挥外卖骑手的食品安全“吹哨人”作用,通过“小哥码”上报“食安隐患”,只需要拍照上传事件图片,简单描述并注明店铺位置即可。
据了解,“食安骑手”的监督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收集违法线索,包括使用过期变质食品原料、使用非食用物质、虚假宣传、违法使用生鲜灯、非法宣传食品功效、价格欺诈、交易野生动物等;二是反馈管理问题,包括店铺证照资质不全、环境卫生差等。
邀请外卖骑手成为食品安全监督的一份子,不只是肯定其职业价值和优势,也是基层治理的创新——让更多人参与基层治理,提升新就业群体的责任感和归属感,激发出基层治理的新活力。
制定哪些具体措施来鼓励外卖骑手积极上报食品安全线索,如何有效保障骑手们的安全及监督权,也是各地积极探索的方向。
辽宁省沈阳市制定出台外卖骑手“随手拍”活动的激励措施,采取积分奖励制度,对每名外卖骑手设立单独积分账户。骑手参与活动,提供的风险隐患问题经确认后,平台系统将自动累计积分。对积极参与活动且累计积分较多的骑手,有关部门将在其晋升、荣誉奖励等方面提供更多支持。
杭州市富阳区的一名外卖骑手在成为“食安骑手”后表示,举报之后市场监督管理局就会去检查、责成商家整改。如果商家受到处罚,他们会有相应比例的奖励,同时还有“富春风尚分”可以兑换物品。外卖平台也更新了相应的措施,如果真实有效的“随手拍”导致骑手超时或者接到投诉差评,平台会给予相应的免责处理。
“随手拍”虽然是外卖骑手参与基层治理的方式之一,但也要看到,外卖骑手并非专业执法人员,“随手拍”的边界应如何把握?
“‘随手拍’不是随便拍,其界限在于公序良俗和公共利益。如果不是违背公序良俗的不文明现象、有损公共利益的社会治理隐患,都不应该被轻易纳入摄像镜头。”华东政法大学教授虞浔表示,“随手拍”更不能“随便发”,其界限在于隐私权和法定渠道,并不是所有拍摄的视频都可以在任何网络平台随意上传,必须在尊重他人隐私的前提下,依法依规发布,才能把“随手拍”的内容作为依据,使新就业群体“随手拍”行为成为推动政府部门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好帮手。
(本报记者 汤珊珊)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