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链领航”赋动能 岭南古城“沐春风”(新兴领域党建)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醒狮、龙舟、粤剧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辖区内密集保存着8个历史文化街区。

禅城区坚持党建引领,依托深厚的岭南文化底蕴,实施文旅产业“红链领航”工程,围绕产业发展建堡垒、优服务、聚合力,走出了一条“以文塑旅、以旅兴商、以商承文”党建引领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持续扩大“来禅城、品岭南”城市文旅品牌影响力。

组织建在“链”上

产业主体由“散”到“聚”

“过去众多企业各自为战,明明是‘左邻右舍’,却‘五指难成拳’。自从有了产业链党委,不仅定期组织链上企业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发展问题,还把党员聚在一起,共同开展组织生活,企业彼此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我们达成了更多合作,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佛山国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禅城区发布《打造岭南文脉之城三年行动方案》,结合“两个覆盖”攻坚提升行动,理清辖区内文旅产业经营主体底数,聚焦擦亮“中国南庄”、“美陶湾”、“织梦张槎”、“佛山古镇”四张文旅金字招牌,因地制宜建立美陶湾文化创意产业链党委、祖庙文商旅产业链党委等4个主链综合党委,按照“吃、住、行、游、购、娱”等游客体验服务项目连接链上相关企业,综合党委由区委“两新”工委直接指导和管理,构建“区委‘两新’工委抓协调督促—4个主链党委抓具体推进—链上企业抓执行落实”的工作体系。

为构建更具凝聚力的产业生态体系,禅城区推动链上企业“空间联用、组织联建、活动联办”,打造岭南天地商圈党群服务中心、万科楼宇党群服务中心、美陶湾人才服务中心等一批产业链党建联盟综合服务中心,建立健全会商沟通等机制,推动大事共议、要事共决、实事共办。

同时,禅城区强化支部引领、党员示范,引导产业链通过单独建、联合建等形式建立党组织700余个,推动链上党员应纳尽纳,目前已覆盖党员8600多名,广泛开展党员“亮身份、树形象、争先锋”活动,设置景区党员志愿服务岗,动员熟悉情况的链上企业党员、社会组织党员走进景区开展志愿服务。

服务融在“链”上

要素保障由“粗”到“精”

禅城区持续擦亮“政企连心、亲清共建”党建品牌,打造由机关党员干部组成的“红链管家”服务队,深入链上企业开展党建工作指导、产业政策宣讲、重大项目帮办等服务。

针对文旅企业初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等实际问题,禅城区制定《禅城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聚焦本地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新兴文化企业落户、新投入的文化产业项目等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并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帮助企业融资超400亿元;针对文旅行业服务场景多元化、政策依赖性强等特点,定期收集链上企业法律咨询需求,组织律师服务团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引导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维权;针对文旅行业特有的业务审批复杂性与快速市场化需求,依托区智慧新城政务服务大厅归集29个部门超1000项法人事项业务,帮助企业实现更多高频事项“一次办、一站办”;针对文旅行业高度依赖资源整合、品牌曝光的特点,积极为链上企业搭建协同合作平台,通过外出考察、参加展会、举办现场交流会等方式,帮助企业拓市场、找订单、促合作。

“只要向‘红链管家’提出需求,很快就有对口部门主动联系、帮助解决,我们发展的后劲就更足了。”佛山市金马文投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赋能抓在“链”上

协同发展由“弱”到“强”

走进禅城区祖庙街道岭南天地历史文化街区,青砖屋、镬耳墙、雕花檐古色古香,勾勒出岭南文化的悠久历史轮廓。街区内游人如织,各式各样的品牌店铺与特色骑楼融为一体,尽显“古城新街”的独特魅力。

从春节的佛山古镇灯会到中秋佳节舞火龙、佛山秋色巡游……在禅城这片土地上,岭南文脉传承不辍,传统文化历久弥新。

禅城区紧扣岭南文化内核,加强文旅产业科学规划,统筹文旅资源与政策支持,指导4个主链党委绘制产业发展图谱,以科普研学、夜间游憩等品质提升类文旅业态为重点发展方向,实施文城融合、历史保育、产业重塑“三大工程”以及岭南文化景观建设、岭南文化特色街区打造、岭南文化民俗体验等“九大行动”,形成全域文旅规划“一盘棋”格局。

聚焦“文化为魂、旅游聚流、商业变现”延伸产业链条,禅城区实施产业链党建“链+”行动,策划推出“行通济”、“游朱紫”等十大民俗活动,布局“音乐演出、微短剧、沉浸演艺、潮流体育、时尚零售、城市漫游”等六大商业消费新赛道,围绕“岭南文化+演出”打造国潮音乐节、古镇剧场等系列文旅项目,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报通讯员 陈丹琳)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