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友好城市”建设 构建新就业群体暖心家园(工作实践)

蒋涛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紧扣新就业群体需求,通过党建领航,织密组织服务“一张网”;服务提质,打造暖心赋能“生态圈”;治理共融,培育城市共建“新力量”,构建“组织有力度、服务有温度、共治有深度”的新就业群体关爱体系。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紧扣新就业群体需求,全域推进“友好城市”建设,通过党建领航、服务提质、治理共融三大维度系统发力,构建“组织有力度、服务有温度、共治有深度”的新就业群体关爱体系。

党建领航强根基

织密组织服务“一张网”

动态摸排强覆盖,构建组织“归巢”新网络。建立“数据比对+动态摸排”机制,针对快递物流、直播电商等重点领域,采用行业联建、区域共建、社区统建等组建模式,推动新业态领域成立10个实体化运行党组织,精准吸纳30余名流动党员“归巢”,实现党组织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深度延伸。

三级联动优机制,架起需求响应快车道。搭建“区委统筹—部门协同—镇街落实”三级议事平台,联动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16个部门构建常态化协同机制,通过联席会、座谈会等形式收集“小哥食堂”、“暖心驿站”等高频需求,靶向解决新就业群体就业维权、子女教育等实际问题,实现诉求收集、分级办理、闭环反馈的全流程贯通。

标准引领促规范,绘就“全域友好”施工图。出台《新就业群体“友好单元”建设实施方案》,聚焦友好商圈、市场、街区等7大领域,细化组织、教育、服务等15项具体举措,明确场地建设、服务供给、治理参与等规范化标准,推动“友好单元”建设从“单点突破”向“全域开花”一体化迈进,确保建设有章可循、成果同质可溯。

精准服务解难题

打造暖心赋能“生态圈”

阵地共建筑根基,打造“15分钟”暖心服务圈。整合党群服务中心、司机之家等阵地资源,按照“九有”标准建成100个“蜂享驿站”,提供避暑取暖、餐食加热、应急补给等多项基础服务,让新就业群体“累了能歇脚、渴了能喝水、急了能求助”。

按需定制优供给,解锁“点单式”服务新体验。聚焦“食、法、康”等高频需求,推出“服务套餐”,设立“小哥食堂”,提供错峰就餐折扣套餐,新就业群体就餐满意度大幅提升;联合公益律师团开通法律服务专线,提供法律援助;统筹工会资源为280余人购买互助保障险,提供免费体检、健康讲座等服务,实现“服务跟着需求走”。

技能赋能强培育,搭建“学历+技能”成长快车道。依托“小哥学院”构建“理论教学+实践实训+技能竞赛”培育体系,开设物流管理、直播电商等多门定制课程,建成物流训练中心、直播带货等基地,举办快递技能大赛、电商运营比拼等活动,打通从“体力型”到“技能型”的转型通道。

治理共融激活力

培育城市共建“新力量”

先锋引领树标杆,激活“移动探头”治理效能。开展“亮身份、亮承诺、亮实绩”三亮行动,选树“真诚车队”应伟文等党员典型,组建高考志愿服务队、爱心送考车队,带动3000余名新就业群体化身“城市观察员”,通过“随手拍”“随时报”收集安全隐患、环境问题等线索,闭环处置占道停车、窨井盖破损等问题,成为基层治理“流动前哨”。

积分机制增动能,构建“主动参与”激励体系。创新“蜂行卡”骑士惠享积分制度,将参与公益服务、文明创建、隐患上报等行为量化为5大类15项积分,获得的积分可兑换商品、免费体检等,推动“被动服务”向“主动参与”转变,形成“治理有积分、积分有回报、回报促治理”的良性循环。

角色升级融治理,架起“双向奔赴”共治桥梁。吸纳多名优秀快递员、网约配送员担任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赋予基层治理建议权、民生实事监督权,推动新就业群体从“服务对象”到“治理伙伴”的身份转变,实现“城市发展有我、基层治理有我”的深度融入。

(作者单位为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