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发扬先富帮后富精神,带动周边走共同富裕之路”重要指示精神,根据地缘相连、人缘相亲、业缘相近等因素,先后成立大下姜、淳北、淳西南3个区域联合党委,覆盖全县14个乡镇,包括3个社区、184个建制村,发挥强村大镇的龙头示范作用,推动政策聚合、资源整合、产业联合和治理融合,走出了一条“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先富帮后富、区域共同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组织联建 推动强基固本
党建引领实现联合共治。联合党委由县领导担任党委书记,联建乡镇、部门、企业负责人兼任副书记或委员,建立涵盖跨部门跨乡镇的联席会议机制,实行要事共商、工作共推,构建起“党委统筹+乡镇负责+部门支持+村(社区)落实”的工作链条。
组织联建实现以强带弱。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下姜村调研时提出“做发展带头人、做新风示范人、做和谐引领人、做群众贴心人”要求,联合党委牵头开展区域化党建,建立村(社区)干部统管共用、党员先锋指数考评管理、发展党员“双向培养”等机制,通过组织联建实现以强带弱、全域建强。
统分结合实现优势互补。联合党委立足区域发展实际,以联合党委统领激发乡镇自主发展积极性。积极对接相关部门,组织乡村干部前往杭州开展“书记进城卖山货”暨千岛湖农产品推介系列活动。
产业联兴 推动共同富裕
区域联动引领产业发展。联合党委统筹土地、交通、产业、环境等因素,编制区域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具体行动计划,分区域发展特色产业,破解单个乡镇产业聚合不强、整体竞争力缺乏问题。如淳北区域重点发展中药材产业,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13万亩;淳西南区域利用亚运场馆所在地优势发展旅游休闲体育运动产业,成为华东地区重要旅游目的地;大下姜区域建成培训旅游、中药材、红高粱、农特产品等四大特色产业带,构建起“一源一片一产业”发展格局。
多方协同汇聚共富合力。设立联合理事会及相应分会,创新“公益+市场”、保价订单等联结机制,探索形成新型帮共体和产销共同体等做法,构建起政府、村(社区)、群众和市场高效联动格局。如联合党委牵头整合山林资源,实施“营造林工程建设+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林业碳汇开发交易”国家储备林项目,构建“拿租金+挣薪金+分股金”的以山富民增收体系,5年内每个村集体年均可增收50万元以上,户均每年可增收6000元以上。
多方联动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共富工坊、新型综合种养等联农带农项目建设,积极探索三次分配机制,持续强化低收入群体精准帮扶。推广稻蛙、稻鸭等综合种养示范面积7840亩,“冬闲田”蔬菜种植4308亩,带动群众增收1710万元。残联、村集体、用工企业建立联合党组织助力残疾人帮扶性就业,新增家门口就业残疾人297名,人均增收2.7万元。成立“大下姜”共同富裕基金,探索改革试点投入、普惠金融扶持、慈善基金助力、劳动力自出“四个一点”机制,帮助低收入农户安排就近就业岗位162个。
服务联抓 推动民生优享
环境联保打造和美家园。由联合党委牵头推进跨乡镇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实现建制村全覆盖。瞄准“数字第一湖”目标,整合资源,建成投用“秀水卫士”全域护水智治应用场景和全国水质自动监测超级站。同时,以党建联建为牵引,与安徽上游开展跨省流域联合巡视、联合执法、联合监测,新安江入湖水质明显好转。
共建共享促进城乡融合。完善农民转移集聚安居惠民工程政策框架和推进体系,推进组织发动、转移安置以及资源盘活等工作。构建“一主两副新型城镇化+三大片区乡村振兴联合体+飞地”的“1231”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以交通、教育、卫生、养老等为重点,统筹实施区域内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构建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新体系。
服务联抓提升幸福感。深化“浙江有礼·淳风尚”县域文明实践,以党建联建带动县、乡、村三级联动,文明村镇创建率达100%,通过善治村、清廉村居创建凝聚乡村治理向心力,弘扬新时代“淳安精神”,为特别生态功能区建设提供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成立跨区域、跨层级教共体74个、医共体3个、助联体24个,教育均衡系数从36%提升至67%,县域就诊率从81%提升至90.08%,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余文海、余晓丽单位为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农业农村局,余平国单位为淳安县委组织部)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