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治理转变(大家谈)

刘侠

山东省枣庄市委社会工作部推动党建引领接诉即办与未诉先办有机融合,积极打造“善治枣庄”社会治理品牌,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坚持高位推动,构建协同高效的主动治理格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基层治理,将“治理高效”纳入2025年六项集中攻坚行动。市委主要领导亲自推动建立“枣解决·枣满意”民生诉求扎口办理机制,横向对接市直部门,纵向统筹区、镇、村三级,形成“党政领导、中心统筹、条块协同、市域一体、扁平高效”的诉求办理指挥体系。在市、区、镇、村四级开展党组织书记领办基层善治项目2040个,以项目化实施、清单化管理方式,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基层治理重点难点问题。

聚焦数字赋能,打造精准善治的未诉先办模式。坚持工作中生成数据、系统中应用数据,引入DeepSeek大模型,深度分析诉求数据,“算”出预警信息,推动“有一办一”的被动响应向“举一反三”的主动治理转变。打破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智慧城市平台、枣治理·一网办、“新新向党”数据壁垒,建立民生诉求“红黄蓝”预警机制,针对分析发现的未成年人犯罪、电动车充电桩不足、公共停车位短缺等共性问题,联合多部门开展“一领域一方案”专项治理并取得明显成效。

强化要素保障,构建多方共治的为民服务体系。常态化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实践”活动,推动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新就业群体、志愿者等参与基层治理,引导其化身为惠民政策宣传员、社情民意收集员,力求各类问题诉求第一时间发现、处置、上报,将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推行“民生观察员”制度,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参与诉求办理全过程监督。研究起草《枣庄市民生诉求办理条例》,列入市人大立法计划,为民生诉求办理提供制度依据。

(作者系中共枣庄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