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党建引领聚动能 “五大工程”谱新篇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突出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福建省委社会工作部聚焦新兴领域党的建设,系统部署实施思想领航、强基固本、党建赋能、暖心聚“新”、机制保障“五大工程”,为新时代社会工作提质增效注入强劲动能。

注重思想领航

在深学细悟中绘就浓厚底色

福建省从“引”破题、从“领”深化,奠定新兴领域同心同向底色,激发党组织凝聚力,在经济发展的最活跃地带建设坚强战斗堡垒。

福建省各地组织新兴领域党员参加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集中宣讲活动,深化运用“四下基层”制度,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基层、深入人心。针对新兴领域党员“新”、“变”、“广”的特征,依托“福建社会工作”微信公众号、“党员e家”、党群服务中心等线上线下阵地资源,创设“微党课”、党建沙龙、班前班后一刻钟交流等特色载体,使广大党员能够就近就便参加学习。

为让新兴领域党员教育入脑入心,福建省各地创新学习方式和方法。武夷山市依托“红色驿站”、“‘513’暖蜂驿站”等红色阵地,探索建立非公有制企业“红色充电站”,以企业车间、项目、班组为单元,灵活开展“工前半小时”、“车间小课堂”等形式多样的学习研讨活动。泉州市委组织部、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举办新兴领域“党龄逢十”党员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培训示范班,近50人参加。宁德市委社会工作部整理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期间重要讲话,组织广大党员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激发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聚焦强基固本

在提能级破新题中夯实发展根基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在新兴领域推进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是中央社会工作会议关注的重点之一。福建省深入开展新兴领域“两个覆盖”集中攻坚行动,沿着新兴领域发展链条建组织,在新经济组织中提能级、育典型,在新社会组织建设里抓管理、抓规范,在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中聚合力、破共题,用“铁打的组织”兜住“流动的党员”,逐步构建起条块结合、上下联动、有效协同的党建工作体系。

在新经济组织党建方面,福建省以巩固提升园区、楼宇党建为重点,按照整园、整楼、整线(行业)的方式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覆盖。龙岩市持续开展党组织覆盖集中攻坚行动,统筹推进新兴领域党组织和流动党员比较集中的商务楼宇、商圈市场等重点区域和外卖配送等重点行业,设立区域性或综合性党组织,消除党建空白点。深化园区党建“五联”模式,打造园区“枢纽型”共建共治共享党建体系。

在新社会组织党建方面,理顺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工作管理体系,明确和落实行业管理部门的监管责任和党建工作责任,推动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因地制宜优化党组织设置。福州市按照“管行业也要管党建”要求,开展行业协会商会“固本强基”行动,探索建立全市性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编制《福州市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工作指导手册(试行)》,开设“榕会贯通”党建品牌优秀案例专栏,打造“有福之州 百会兴榕”党建品牌。

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方面,发挥互联网、快递、物流等行业党委以及群团组织作用,推动重点互联网平台企业和快递企业的重要业务板块、区域总部、子公司党组织覆盖。泉州市通过持续深化“两巩固一提升”(巩固党组织组建成果,巩固“党建入章”成果,提升党建引领企业发展质效)专项行动,灵活组建党组织,依托泉州滴滴出行平台设立兼合式党委,服务覆盖全市1万余名网约车司机。

深化党建赋能

在强引领优服务中发挥实质作用

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

福建省民营经济呈现“七七七八九”的贡献格局,即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约70.6%的税收、约70%的GDP、70%以上的科技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4.7%的市场主体数。

福建省进一步完善“两新”工委工作机制,突出企业党组织作用发挥有路径、融入发展有链条、服务大局有平台,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漳州市芗城区三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有13个党支部、308名党员、3条党员示范生产线、48个党员先锋岗。这些“红色力量”为企业发展做出的贡献不胜枚举:炼钢总厂党员技术攻关小组攻克了困扰生产已久的板坯絮流、转炉成分精确控制、生产提速等难题;棒材厂党员攻关小组在2023年通过控轧控冷工艺技术攻关等举措,全年降本创效530余万元,后续每年可为企业节约成本约1000万元……生产建设因为党建聚力更加火热。

把党旗立在生产一线,不只是漳州民营企业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也在八闽遍地开花。

福州高新区推动落实“1+N”(1指机关党组织,N指高校、社区、企业等各领域党组织)红色生态链模式,聚焦全区民营经济优势,以福建海狮集团有限公司、福建宏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闽侯县龙泉山荘农业观光有限公司等11家民营企业党组织为重点创建对象,链接上下游企业,促进政策、资源、人员在“链”上集聚,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持续育强壮大跨境电商、光电、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

晋江市出台《推进民营企业“支部建到车间”指导意见》,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特点,稳妥有序在企业生产车间、建设一线、机构部门组建“车间支部”。

福清市推动红色阵地在车间一线、组织生活在车间一线、作用发挥在车间一线,把党建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的驱动优势,实现党建工作和企业发展“双促进、双提升”。

敢想、敢闯、敢拼是福建的精神底色。近年来,福建打造“党企新时空·政企直通车”平台,应用“互联网+”,构建起企业直通党委政府相关部门的快速通道。诸多特色平台载体,推动各级涉企部门为民营企业提供主动服务、上门服务、精准服务,促进强企惠企政策直达快享。

着力暖心聚“新”

在解诉求暖人心中深化“新心向党”

加强新兴领域党的建设既是系统工程,也是长期工程。今年以来,福建紧扣“思想引导和凝聚服务”重要要求,盯住“跟不上”、“盲区”、“欠缺”等问题,以有态度、有温度的暖心聚“新”攻坚行动,一系列有含金量的投入、有感知度的项目,把服务做进新就业群体心里去、把作用带入行业治理和社会治理中,让新就业群体感受到“惠从党来”,推动工作更有温度。元旦春节期间,省委社会工作部机关党组织联合美团福建区域公司党组织开展“携手同行 奋勇争先”主题党日活动,部机关党员沉浸式体验网约配送员工作内容,并通过座谈了解网约配送员的实际困难,以春风化雨的工作方式传递党的关心关爱,推动新就业群体“吾心向党”。

在福州市马尾区江滨大道,由马尾区委“两新”工委和福建星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联手打造的集光储充检智能超充站、网约车司机“温”新小筑、亲子屋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马尾区“火炬先锋”户外党建阵地,让忙碌的网约车司机、快递员能有地方停下来歇脚。福建省各地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户外劳动者驿站、青年之家、妇女之家、司机之家等场所,建立广覆盖、多层次、实用化的新就业群体服务阵地,为百万新就业群体搭建起“15分钟服务圈”。

有了线下阵地暖新“敲门砖”,还得让新就业群体说话有人听、难事有人办、梦想有人帮。

福建省健全以党支部和党员为重要渠道的诉求收集办理机制,组织党员联系一定数量新就业群体,及时收集反映权益维护、行业治理等方面的集中诉求和思想动态,同时推动相关行业党委和群团组织、行业协会、企业党组织协调联动,为新就业群体解决歇脚、就餐、充电、停车、住宿等急难愁盼问题。

厦门市建立福建省首家专门服务新就业群体的实体化、综合性服务中心,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一站式权益保障服务,让他们在奔波忙碌中感受到城市的关怀与支持。

泉州市精心打造“青年小哥学堂”、“新业态从业人员法律护航工作站”。“青年小哥学堂”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学习与成长的平台;“法律护航工作站”则为他们撑起法律的保护伞,助力他们在工作中更加安心、更有保障。

莆田市面向新业态领域组建专业服务分队。服务分队深入新就业群体相对集中的区域和场所,举办讲座培训、提供咨询服务,线上线下相结合,将法律知识送到每一个人身边。同时,以快递行业为试点,推动建立新就业形态行业、企业集体协商机制,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让新就业群体在工作中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归属感。

完善机制保障

在激活力聚合力中增强整体效能

推进新兴领域“两个覆盖”,关键点之一是健全完善党建工作体制机制。福建省积极探索以“厚实”的制度推动党组织运行更加规范、行动更加有力,快速凝聚起最大共识,形成工作合力,增强新兴领域党组织领导力。

泉州市推动“党的全面领导”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坚持“组织有要求、有规范”和“企业可接受、可执行”的原则,按照龙头示范、典型引路的路径,在上市企业、百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中重点突破,培育示范点101个,为党组织有为先有位、深度融入企业治理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龙岩市积极推广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前置研究“三重一大”(即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以及大额度资金运作)事项制度,有序推进115家重点非公有制企业实现“党建入章”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

武夷山市在“党群共建助同心”行动中,将160名党员业务骨干培育成为企业管理人员,有效提升了党组织的领导力和企业的管理水平。

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领域,福建着眼“统得起、兜得住”,构建地方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统筹协调、社会工作部门指导推动、行业部门各负其责、街道社区(园区)属地管理的工作格局,推动网信、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和邮政管理等部门建立结合行业管理和业务监管抓党建的工作机制,权责分明、职责清晰的工作架构,汇聚了齐抓共管合力。

编辑手记

福建省以“五大工程”为破题关键,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提供了极具实践价值的创新样本。通过实施思想领航、强基固本、党建赋能、暖心聚“新”、机制保障等“五大工程”,福建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与经济发展动能。从武夷山“红色充电站”到泉州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创立党建工作示范点,从“15分钟服务圈”到党建强企“联合行动”,福建以“党建+”思维重构组织形态、服务模式与治理体系,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社会工作效能,同时为全国新兴领域党建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福建路径。这一实践不仅彰显了党建引领的凝聚力与创造力,更以“小切口”撬动了基层治理“大格局”,为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鲜活经验。

(本版内容由福建省委社会工作部提供)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