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县白璧镇西裴村近日格外热闹,作为全省村党组织书记观摩交流示范培训119个现场教学点之一,这里迎来了280多名培训班学员现场“取经”。到先进村实地观摩交流,不仅让参训的村党组织书记开了眼界、受了启发,更激起了他们奋起直追的热情和干劲。
村党组织书记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力量。近年来,各地围绕建强基层治理队伍,紧紧抓住村级“领头雁”这个关键,大力开展教育培训,将课堂搬到乡村振兴一线、基层治理前沿,靶向提升村党组织书记素质能力,为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提供坚实支撑。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大力实施“头雁引领”、“群雁提升”、“雏雁培育”等专项行动,开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培训,通过市县镇分级负责、全员培训的方式,不断提升基层干部素质能力。去年玉林市、县两级共举办培训班49期,培训镇村干部4500多人次、驻村干部2500多人次。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沂山风景区通过组织村“两委”干部开展工作述职及观摩点评、外出参观学习等,实现村干部队伍建设提质增效。“原先总认为自己干得还行,思想也不老化,但是听听其他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的工作开展情况及村集体增收计划,我明显感到了差距,这激励我进一步提升思想水平,增强工作能力。”今年3月,东镇村党总支书记张传亮参加完现场观摩点评及党组织书记述职后,深有感触地说。
把队伍建强、让本领过硬。安徽省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培养工程(简称“村大工程”),为乡村量身定制“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孵化”培养模式。六安市金寨县大湾村党总支书记何家枝便是受益者之一。“过去调解矛盾靠‘面子’,现在得讲法律条文。”她两度走进安徽农业大学“村大”课堂,从2009年学习农业技术与管理专科到2022年学习法学本科,将“全域旅游”、“全产业链”等概念引入乡村。
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举办村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围绕乡村实际和学员需求,安排理论学习、案例剖析、调研实践和现场教学等环节,进一步提升村干部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履职能力。
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人。不少地方锚定目标,高位推动,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村级后备力量队伍,让乡村发展“后继有人”。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建立了“动态信息库”、“一人一策”成长纪实档案跟踪培养、“1+2”式导师帮带、重点岗位项目锻炼等“多维赋能”工作机制,全过程培养打造“硬核”后备力量。为帮助初出茅庐的“雏雁”迅速成长,凤翔区实施学历提升工程,推荐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参加全市提级培训,近3年来累计开展十余场次村级后备力量培训,近60人的学历得到提升。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建强村级后备力量,适时安排后备干部牵头负责矛盾纠纷化解、突发事件处置等任务,全面参与村级事务管理,让后备干部在实践中历练心智、增长本领。采取集中轮训、以会代训、现场观摩、网络课堂等形式,开展政策理论、基层党建、乡村振兴、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培训,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本报记者 范晓翌)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