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出活力 “治”惠民生(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我们刚搬到这里的时候,小区环境很差,居民东西都乱堆放,在绿化带里种菜、养鸡,垃圾也随便乱丢。”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陆汇嘉园小区是湖州城市化进程中村改居初期的一个缩影,存在拆迁安置后部分村民保留着农村生活方式、村民党员与社区党组织融合度不高、社区优质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为此,湖州市坚持问题导向,牵头开展融合型社区治理攻坚行动,通过党建引领、服务提标、多方共治等务实举措,让104个融合型社区焕发新活力。

针对安置初期村民与社区工作者互相不熟悉、遇到问题习惯性找原来的村干部解决等情况,湖州市明确在撤村建居过程中,要建强社区党组织,注重吸收优秀村干部进入社区“两委”班子,加强社区治理。德清县东港社区党总支书记姜运权深有体会:“5名原村干部成为社区‘两委’成员后,充分发挥人熟、情况熟的优势,与社区工作者融合互补,促进社区治理。”德清县通过探索建立“红领一家亲”功能型党支部等创新举措,引导原村民小组长、老党员到社区坐班接待居民群众,帮助解决群众实际困难。“过去社区跟我们村就像两股绳,现在党组织融合后,我们这些老村干部成了社区治理的生力军。”一名原村干部自豪地说。

傍晚时分,吴兴区紫玉花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飘出阵阵饭香,86岁的陈阿婆端着热气腾腾的饭菜开心地说:“家门口就有老年食堂,还有医生定期坐诊,比以前住在农村方便多了。”湖州市围绕“一老一小”群体服务需求,常态化开展“幸福邻里进社区”主题服务活动,深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星级评定做法,不断提升社区对居民美好生活的承载力、可感力。针对群众关心的物业服务管理问题,制定实施《湖州市物业管理条例》,成立全省首个市级物业矛盾纠纷化解指导中心,持续深化社区、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协同共治模式。目前,全市小区专业物业服务覆盖率达92.3%,累计完成电动自行车充停场所增建改建1700余处,增加充电设施2万余个,社区真正成为居民的暖心家园。

安吉县昌硕街道三友社区“竹乡楼道长”周女士在民情日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家长里短。每周三的茶话会,大家喝着安吉白茶说诉求,很多问题当场就能解决。湖州市创新打造“竹乡楼道长”、“茶话会”等治理品牌,收集民意,实施“熟人社区”计划,积极引导多方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加强村(社区)干部和网格员队伍建设,原专岗聘用的网格员全部由社区党组织统筹管理、分派任务,社区工作者50%以上的时间下沉网格联系走访群众。南浔镇堰四社区党支部委员施建会自豪地说:“我们社区租房的新居民占比超过了60%,但网格员业务能力很强,经常走访入户检查出租房屋的安全隐患,劝阻租客不要私拉电线、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昨天,我们的网格员还调解了一起新居民因饲养宠物狗引发的纠纷。这些年,我们社区一直很安定。”

(本报通讯员 沈帆)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