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通过建机制、强组织、优服务,着力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建机制,健全基层治理体系
抓实顶层设计。制定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全面进步工作方案、城中村党建助推城市基层治理整体提升方案、以社区为抓手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等系列文件,夯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制度保障。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将23家市直单位作为成员单位,强化跨部门工作协同和政策衔接,凝聚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
抓好减负赋能。制定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50项举措,清理滥挂牌现象。有序推进“一表通”数据管理系统试点工作,通过数据实时共享、自动抽取填充,探索减轻基层工作人员填表报数负担的有效办法。
抓细群众自治。开展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提升专项行动,对全市1800余份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进行梳理,提出修改建议,规范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建立健全村(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组建1200多个“老友议事会”等,涌现出“逢四说事”等一批基层议事协商典型。
强组织,筑牢基层治理堡垒
织密组织体系。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纳入《“五基三化”建设实操手册》重点任务(“五基三化”指以加强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保障为主要内容,以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为主要抓手,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动建立“村(社区)党委(党总支)—网格(小区)党支部—村民小组(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构建上下联动、一贯到底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格局。连续3年开展新兴领域“两个覆盖”攻坚行动,引导新兴领域各类群体参与基层治理。
建好服务阵地。按照“1+3+X”(每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1个党群服务前厅,配套建立学习教育室、文体活动室、卫生保健室等3个功能室,结合实际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婴幼儿托育、短期托养护理养老床位、心理咨询站、科普实践室等X个功能室)模式,建设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构建就近可达、全城联享的为民服务阵地矩阵,让基层党组织有场所开展民主议事、服务群众活动。启动100个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试点项目,推动养老托育、社区助餐等优质普惠公共服务进社区,构建“15分钟便民生活圈”。
配强骨干队伍。按照每万城镇常住人口配备18名社区工作者的标准设置岗位。深化“党建+网格化”工作模式,划分9000余个网格,以“1+1+1+N”(每个网格配备1名网格指导员、1名网格长、1名专职网格员,结合网格实际配备N名定岗网格员)模式,壮大工作力量,完善网格平急转换、应急响应运转机制,提升基层党组织应急处突统筹能力。
优服务,破解急难愁盼问题
办好实事惠民生。建立健全“民生诉求直达快办”机制,实施110项为民办实事和改革项目,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2.5万余个。开展居民小区物业管理服务专项行动,推动业委会(物管会)组建,实现党建引领效能、管理服务水平、群众满意度等全面提升。
志愿服务聚民心。细化明确工作任务,引导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干部下沉社区,认领公益岗位、开展志愿服务。在6个社区开展“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试点工作,培育社区善治“银龄”帮帮团、新就业群体“移动网格员”等志愿服务项目,引导1500多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以“随手拍”等方式反映社情民意,推动形成人人参与、多方共治的生动局面。
数字赋能顺民意。持续优化升级“爱南宁”APP,打造市级智慧民生公共服务平台,上线“智慧医保”等200多个便民应用,实现民生服务“指尖办、网上办、随时办”。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