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座谈会提出,要加强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和服务管理,坚持“管行业也要管党建”要求,抓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加强关爱服务,落实平台企业责任和属地责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委社会工作部准确把握加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任务要求,厘清“新”在哪里、“难”在哪里、“落”在哪里,持续加强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和服务管理,不断凝聚“新”力量、发挥“新”作用。
聚焦组织体系建设,汇聚领“新”合力。滨海县坚持全域统筹、系统布局、整体推进,构建形成党建联合“1+22+4+N”组织体系,即全县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一盘棋”规划,22家“两新”工委成员单位各司其职,4个行业党委具体推进,N家属地协同配合的工作模式。定期召开联“新”议事会,解决新就业群体痛点问题,实现跨部门工作协同和制度衔接,构建起横向部门联动、纵向上下贯通的快速响应机制,推动平台企业和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形成齐抓共管、同频共振的工作格局。
聚焦建议诉求收集,搭建贴“新”桥梁。针对新就业群体诉求多元的特点,创新设立暖“新”专员,灵活采取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党员干部结对等方式,建立新就业群体诉求直报员制度,与新就业群体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呼声、回应诉求。健全以党组织和党员为重要渠道的诉求收集办理机制,建立形成“新就业群体—新就业群体党员—企业党组织—行业党委—‘两新’工委”诉求收集办理机制,用好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网上调查问卷等方式,实现建议收集、办理、反馈全链条闭环管理。
聚焦劳动权益保障,筑牢安“新”防线。着力解决新就业群体劳动权益受到侵害时难以确定责任主体、维权路径受阻等难题,集中开展劳动报酬、职业伤害等劳动纠纷调解专项行动,走访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了解其工作和生活情况。会同人社、司法、法院、检察院、工会等部门单位打造滨海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劳动争议多元化解中心,搭建企业和劳动者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沟通平台,切实维护新就业群体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聚焦平台阵地打造,构建爱“新”家园。采取部门建设一批、社区划出一片、企业腾出一块、商圈打造一个、小区安排一角的“五个一”措施,着力打造一批新就业群体服务阵地。依托便民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等现有资源,建设“暖‘新’驿站”,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临时休息、加热餐食、手机充电、免费饮水等服务。针对新就业群体工作特点和需求,打造一批特色服务设施。如,在物流园区、快递集中网点等场所设置“小哥服务站”,提供工具箱、打气筒等设施;在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等人流密集区域提供路线指引、问题咨询等便利服务,为新就业群体打造便捷、贴心的服务网络。
聚焦优质服务供给,涵养暖“新”温情。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拓宽职业发展空间。联合市场监督、交通运输、人社、商务、公安、职业院校等部门单位,为新就业群体提供电商运营、直播带货、快递物流管理等培训课程,提升其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培训合格后统一颁发资质证书。组织开展“新就业群体文化节”“小哥大舞台”等系列活动,为新就业群体搭建展示自我、交流互动的平台,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建立新就业群体困难帮扶机制,对遭遇重大疾病、意外事故等困难人员及时给予救助和慰问,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
聚焦治理协同参与,聚集凝“新”力量。建立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机制,设立“小哥议事厅”,鼓励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议事协商、志愿服务等活动,为基层治理建言献策、贡献力量。发挥新就业群体“熟门熟路”的优势,鼓励他们成为城市的“移动探头”,及时发现并上报诸如井盖丢失、下水道污水外溢、路灯不亮等问题,协助相关部门迅速处置,有效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
(作者系中共滨海县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县委“两新”工委书记)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