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党建“共同体” 激活营商环境“生态圈”

清晨的上海陆家嘴金融城刚刚苏醒,潍坊新村街道的92栋商务楼宇已开启繁忙模式。在嘉兴大厦的党群服务站里,台湾牙医团队正和“楼事会”成员讨论停车位规划;裕安大厦的共享食堂飘出早餐香气,近千名白领将在这里开启新的一天;而煤炭大厦的会议室中,一场产业链合作洽谈正在进行;一百杉杉大厦的晨间小广场上,美团、饿了么骑手们正通过暖“新”指引图快速投递……

这些看似普通的楼宇日常,背后藏着潍坊新村街道26年楼宇党建的基因密码。从1999年嘉兴大厦竖起全国首个楼宇党支部的旗帜,到如今省部楼宇党建联盟覆盖18栋大厦、党建联建覆盖辖区92栋商务楼宇,从“僵尸车清理”的暖心帮扶到“电梯改造”的硬核升级,党建的红线始终串联着楼宇经济的蓬勃脉动。当“支部建在楼上”的创新遇上“服务营商环境”的实践,这片3.89平方公里的土地正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叙事。

一面党旗激荡26年楼宇党建史

1999年的黄浦江畔,浦东开发开放的春风正劲。在东方路877号嘉兴大厦里,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正在发生——来自证券、外贸、广告等不同行业的8名党员,在30平方米的会议室里成立了中国首个楼宇联合党支部。这个打破地域、行业、所有制界限的党组织,犹如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中国城市基层党建的变革涟漪。

潍坊新村街道地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区域内有92栋商务楼宇,是浦东楼宇党建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潍坊新村街道针对面广量大、规模不一、隶属关系复杂的各类楼宇,通过建立跨楼宇联合党组织的形式,成立嘉兴大厦党委,党组织和党员规模也从1999年的1个支部、8名党员发展到81个支部、2300名党员,覆盖周边46栋商务楼宇,这既是浦东开发开放的缩影,也是上海楼宇党建探索发展的历程。

25年时光流转,这场“楼宇里的红色长征”不断升级迭代。楼宇党建被赋予新的内涵,从1.0版“建组织”的组织覆盖、2.0版“送服务”、3.0版“强功能”、4.0版“善治理”到5.0版“促营商”的积极探索。

营商魔方:党建红绳编织的“潍坊服务”

在某个清晨,来自台湾的王医师站在新接手的同步口腔诊所前愁眉不展——店门口横七竖八的“僵尸车”挡住了客流,楼长徐静宜在晨巡时发现了这个细节,当天就通过“楼事会”召集城管、物业及党员代表们围坐在圆桌前,商量对策,并联合街道、交警,不到72小时就清理出清爽的门庭。看着络绎不绝的顾客,陈医师在意见簿上写下:“原来党组织不是高高在上的旗帜,而是能解决实际困难的‘红色管家’。”

潍坊新村街道的营商服务手册里藏着一个“六边形战士”图谱:楼长化身“包楼掌柜”、企业党员担当“金牌企小二”、“楼事会”成员成为“超级链接器”。这种立体化服务网络,在弘业期货的搬迁故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在陆家嘴投资基金大厦,“楼事会”如同企业的“包打听”,通过每日走访、需求建档,让经济部门对楼宇动态了如指掌。当“楼事会”获悉楼内的弘业期货有搬迁意向,当天便联合营商部门上门沟通,得知企业搬迁原因后,街道立即启动“辖区资源速配”模式,协调辖区楼宇资源,帮助弘业期货顺利迁入新址(金控广场),将楼宇企业留存在辖区内。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护航”,“楼事会”用“楼上楼下”的贴心服务,让企业在空间升级中实现“离家不离圈”,成为楼宇经济“稳商安商”的基层治理新样本。

在潍坊新村街道的营商生态圈里,这样的“超预期服务”比比皆是。白领们走进裕安大厦的共享食堂,能吃到三荤两素的暖心餐,再也不用叫外卖了。街道推出宝钢大厦、裕安大厦等13栋楼宇共享食堂地图,制作了《浦东新区潍坊新村街道“饭小二”楼宇共享食堂指引》,并通过“大道潍坊”微信公众号、“饭小二”餐饮联盟宣传,将共享食堂地址、楼层布局、价格区间和营业时间等详细信息广而告之,既让企业员工可以就近就便选择就餐食堂,又提供了更多的用餐选择,优化了企业员工的就餐体验。

而在这片营商生态圈中,服务的外延仍在持续拓展。潍坊新村街道以党建为纽带,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一百杉杉大厦作为“友好楼宇”建设试点,楼宇党支部依托“楼事会”“新朋友议事会”平台,联动物业、企业和新就业群体代表,在楼内打造“聚蜂驿·红色加油站”服务阵地。针对配送高峰期的电梯拥堵难题,“楼事会”通过共商共议规划出便捷通道和临停专区,并引入日存取量超200单的智能快递柜;暖“新”指引图将换电柜、公益理发点、12元特惠骑手餐等“暖新七重礼”资源可视化,让奔波的身影随时找到歇脚处。党群服务中心还联合司法、商户等力量,推出技能培训、法律咨询等十大服务项目,从“十分贴心圆‘新’愿”到“‘十分成长’大课堂”,让新就业群体感受到“进得来、留得住、有温度”的生态环境变化。

空间魔术:老楼宇玩转“逆生长”奇迹

站在嘉兴大厦前,很难想象这是栋有着29年历史的老楼。“楼事会”化身“空间魔术师”,让建筑在城市更新中焕发新生。更令人称道的是照明系统的“光影革命”。在照明系统改造中,“楼事会”牵头替换高耗能灯具,全面安装低碳LED照明设备,从源头减少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嘉兴大厦“楼事会”通过优化楼宇硬件条件与服务配套,为提升载体吸引力、赋能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基层治理样本,彰显了存量时代楼宇空间与城市更新的深度融合路径。

从“支部建在楼上”到“服务营商环境”,从“物理空间”到“共同体”,嘉兴大厦的党建创新史恰似浦东开发的微缩影像。当夜幕降临,党群服务站的党徽与楼外璀璨灯火交相辉映,照亮的不仅是金融城的夜空,更是一条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路。在这里,党建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可触摸的温暖服务、可感知的发展动能、可期待的美好生活。

(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新村街道党工委供稿)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