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旬,台风“蝴蝶”裹挟着暴雨袭击广东省西部。茂名市信宜市贵子镇中和村与电白区观珠镇木师村相继出现山体滑坡险情。危急时刻,当地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通过科学预警和高效处置,成功实现因山体滑坡引起的地质灾害零伤亡。在这背后,是茂名市镇村干部不畏艰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意识的充分体现,也是对茂名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成效的实战检验。
在台风“蝴蝶”登陆前,茂名市启动防风Ⅲ级应急响应,并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示范带动,引导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确保基层治理各环节的信息传递、决策部署、行动落实高效有序,体现党组织强大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贵子镇中和村村干部刘名芳回忆:“值班时接到暴雨红色预警,我们立即组织党员巡查队24小时轮岗。”当她在15日凌晨发现水沟涌出大量黄泥水——这一山体滑坡典型前兆时,党组织建立的应急通道让她能在10分钟内完成险情上报和群众转移决策。同一时段,电白区观珠镇木师村8名党员干部在齐腰深的洪水中组成人墙,抢在土坡坍塌前救出被困群众,彰显出“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堤坝”的硬核力量。
茂名市推动村“两委”干部、党员兼任网格员,全面推行“村到组、组到户、户到人”三级党建网格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建立“网格员+党员+群众”的信息联动体系,压实巡查责任,一旦排查发现风险隐患,能迅速执行“发现—上报—处置”流程,实现风险隐患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破解隐患排查、防汛减灾、纠纷化解等基层治理工作落实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同时,茂名市整合公安、民政、应急管理、信访等部门和社会工作力量,构建“监测预警—联合研判—应急启动”快速响应模式,推动群众意见建议和反映问题的收集、上报、交办、处置、反馈、办结实现高效、闭环运行,以迅速反应、措施得力、高效解决的应急响应处置机制,确保群众平时、急时都求助有应、受助及时,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保障好发展好维护好群众利益,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的科学性、精准性和实效性。
“看到黄泥水就想起培训教材里的案例”,刘名芳的迅速判断,源于茂名市高度重视村(社区)“两委”干部应急知识和技能培训,通过定期开展基层治理、应急处置流程等系统性培训,常态化组织干部群众进行实战化演练,模拟灾害场景,提升干部信息上报、群众动员、路线规划等实操能力,让基层干部熟练掌握各种突发应急事件的判断方法,科学应对风险隐患。
在专业救援力量之外,茂名市的志愿服务队伍成为应急处突中的重要补充力量。茂名市推动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委社会工作部门牵头负责、各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履职尽责、联动高效的志愿服务工作格局,聚焦志愿者队伍数量和质量“双提升”,广泛动员机关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新就业群体、退伍军人等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加强应急处突专业技能培训,扶持发展各类应急志愿服务队伍,将志愿服务力量融入基层治理工作中。在应对台风“蝴蝶”期间,茂南区2000余名志愿者开展巡查80余场次,高州市高凉应急救援大队成功解救被洪水围困群众,化州市笪桥镇14支党员志愿队完成全镇8处水利设施排查。
(本报通讯员 潘龙恩)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