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员李大哥在工作间隙,帮助独居老人搬重物、为上班族代存快递,他的志愿服务积分册渐渐记满。最近在社区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活动上,他用积分换了套儿童画册,转身送给社区娱乐角的孩子们。看着孩子们围上来翻书的笑脸,他说:“送的不是画册,是咱们走街串巷时,被大家念着的暖乎劲儿。”这位外卖骑手的举动,正是湖北省鄂州市街头无数新就业群体参与志愿服务的缩影。
鄂州市委社会工作部成立以来,以系统思维构建“三个系统”(组织系统、服务系统、能力系统),推动服务和凝聚新就业群体工作走深走实,为“空港新城”注入文明力量。
在网约车平台企业的会议室里,一场“车厢党课”正在进行。党员司机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中高考送考途中的暖心故事。这样的“线上线下融合式”组织生活,正是市委社会工作部将党建嵌入新就业群体发展的生动实践。通过“党建入章”制度,网约车平台企业党组织与管理层建立“共学共商”机制,22次专题研讨,13场户外党建活动,从志愿服务车队组建到服务场景创新,催生“党建+志愿服务”的多元形态。在企业里,党员司机资助困难学生的事迹,像一粒火种,点燃了青年司机们的公益热情,形成“发展一个、带动一片”的磁吸效应。
在鄂城区,“党员三先”机制(优先录用、优先培养、优先上岗)不断凝聚着“红色力量”。在社区帮扶、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中,佩戴党员徽章的司机们成为流动的红色标杆。随着“党组织吹哨、党员响应、全员参与”的格局日渐成型,2024年以来,网约车平台公司组建了8支特色志愿服务队,让新就业群体的服务热情有了坚实的组织依托。
鄂州市在引导新就业群体参与志愿服务的同时,也积极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暖心服务。古楼街道镜园社区的“蜜憩园”里,快递员阿林拿着新领到的“暖‘新’服务包”,听着社区党委书记王清解读服务政策:“各位快递员,党和政府就是你们坚实的‘后台系统’,会随时为你们更新‘服务补丁’。”市委社会工作部指导各社区聚焦新就业群体需求,构建“阵地+服务+赋能”三维体系。建成的53个“暖蜂驿站”,创新推出了“6+12”暖心服务标准(6项基础服务+12项特色权益),日均服务200余人次。
鄂州市通过建立新业态群体“双向服务”机制,引导快递员、网约配送员担任“流动网格员”,通过“随手拍”上报隐患线索300余条。培育“蓝骑士文明劝导队”“绿巴士爱心服务队”等特色志愿服务品牌,开展助老扶困等志愿服务活动580余场次。依托社区党委,成立22个流动党员党支部,发展党员志愿者350名。
从组织引领到服务创新,从能力提升到生态构建,鄂州市委社会工作部的“三个系统”建设,将新就业群体的“流动性”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参与度”。据了解,全市新就业群体志愿者规模较2023年增长40%,服务时长突破2万小时。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吴丹说:“每个新就业群体都是城市的‘毛细血管’,当他们都成为城市文明的传播者,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就会充满温度。”
金秋时节,“助学直通车”载着助学金驶入山区,小辉接过资助款时轻声说到“将来也要帮助别人”;端午节前夕,“粽香传情”活动让孤寡老人拉着志愿者的手红了眼眶。据了解,2024年以来,全市新就业群体累计开展志愿服务50余场,惠及群众超万人次,这些带着烟火气的服务,正悄然温暖着城市的每个角落。
(本报通讯员 孙晓露 郭飞)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