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基层是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通过基层党组织发动群众、凝聚共识,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转化为具体治理行动,让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直接落地基层。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要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根本,推动资源、服务、管理下沉,确保社会治理各项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这一重要指示为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筑牢基层治理的“桥头堡”。党的领导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保证。近年来,各地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将党支部或党小组建在社区网格、村民小组、产业链上,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工作有形有效覆盖。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充分彰显了党建引领在基层治理中的强大力量。
下好基层治理的“一盘棋”。基层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系统谋治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和战略思维,打破部门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壁垒,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加强顶层设计,精准施策,把握基层治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制定针对性强的治理措施,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和均衡配置,从而提高基层治理效能。
激活基层治理的“新引擎”。创新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把握治理创新,要时刻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基层治理新模式,积极推动基层治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治理创新的有力支撑。
汇聚基层治理的“正能量”。基层治理的成效最终要由人民群众来评判,只有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汇聚起基层治理的“正能量”,才能实现基层治理的目标。提高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意识,拓宽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渠道,是凝集基层治理合力的入手点。
在本期,我们讲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的社会工作。近年来,哈密市坚持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全面推动各项工作蒸蒸日上。从党小组网格到“暖新蜜驿”;从“羊粪抵偿法”到智慧治理,哈密社会治理结合地域特点的创举可圈可点。这也说明,做好社会工作,没有一线二线城市之分,没有内地与边疆之别。在哈密,边疆人民用“身在最边疆,心向党中央”的淳朴表达,诠释了对党的忠诚与热爱。甜美哈密,幸福可期。
(本刊编辑部)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