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引擎驱动新兴领域高质量发展

在时代浪潮中,新兴领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全力推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提质增效,让红色基因成为新兴领域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不断增强党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搭建“四梁八柱” 筑牢党建根基

织密组织体系“一张网”。哈密市委高度重视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将新兴领域党建纳入市委党的组织体系建设系统谋划,融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议事协调机制。优化“两新”工委组织机构、职责任务和工作机制,定期召开“两新”工委委员会议,全面压实“管行业也要管党建”责任。创新“1+4+10+N”党建工作架构,市委“两新”工委建立分组协作机制,下设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小个专”、新业态4个党建专项组,成立10个行业综合党委,将成员单位从27个扩容至31个,打通条块分割壁垒,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大党建”格局。

创新考核评估“指挥棒”。坚持抓机关带系统,推行“机关党建+行业党建”贯通协同机制,将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纳入行业主管部门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任务清单、述职评议考核和机关“五个好”支部创建的重要内容,压实“管行业也要管党建”主体责任和“第一责任人”领导责任。机关党员以党建工作指导员身份包联服务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实行“一对一”入企服务,推动党建赋能与业务监管深度融合,不断释放机关党建“第一方阵”示范效能,形成“聚焦发展强党建、党建赋能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夯实基础保障“硬支撑”。坚持多渠道筹措、多元化投入,强化经费阵地双保障,建成160多个“暖新蜜驿”服务站点,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饮水、累可歇脚”的温馨场所。统筹4家自治区级园区、乡镇(街道)阵地资源,完善党群服务中心功能设置,实现新兴领域组织活动场所全覆盖。

建强“三支队伍” 激活红色动能

选优配强负责人。大力实施“头雁工程”,以“政治强、懂经营、威信高”为标准,推动160名党员出资人、管理层成员担任新兴领域党组织书记,引导244个新兴领域党组织和管理层落实“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建立共同学习、定期沟通、重大事项会商机制,推进落实“党建入章”全覆盖,把党建工作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方面、全过程,有效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让党组织成为企业发展的“主心骨”。

精准选派指导员。深入开展“领航行动”,出台《哈密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管理办法》,明确职责,精准选派2158名党建工作指导员,建立健全激励考核机制,切实发挥党建工作指导员作用。在行业协会商会领域,创新建立“一商(协)会一指导组”党建帮带机制,由市委社会工作部与行业主管部门领导联合挂帅,让党建指导更有专业性、实效性。

壮大基层“先锋队”。持续落实“火种计划”,以园区、非公有制企业、从业30人以上社会组织和新就业群体为重点,侧重从一线职工、专业技术骨干及经营管理人员、出资人(负责人)中发展党员,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不断壮大党员队伍。2024年,发展党员234名。

广泛开展“三找”活动,35名“口袋党员”主动亮明身份。积极开展党员职工定向招聘和专场推荐活动,切实打通党员就业晋升“绿色通道”。深入开展“三学三亮三比”活动,打造“党员示范岗”408个、“共产党员商户”514户,引导党员在技术创新、攻坚克难、诚信经营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生产一线高高飘扬。

党建赋能发展 提升治理效能

淬炼队伍“硬本领”。各级党组织灵活运用“线上+线下”形式,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开展“听党话、跟党走”主题教育,举办新兴领域培训班33期,全覆盖轮训党组织书记、党建工作指导员、党员骨干等2327人次,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打造党建“新标杆”。选树培育“五个好”标准化规范化党支部40个,自治区级、市级示范点14个。持续开展党建示范点培树活动,打造“红色领航·七联融入”“医心向党、踔厉奋发”“蜜爱哈密+”等一批叫得响的党建品牌。通过广泛宣传动员,发挥榜样和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争先创优、比学赶超活力,形成“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示范效应。

激发共治“新活力”。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共融互促,深入开展“一起益企”“书记来敲门”活动,累计解决企业和职工困难617个。出台《哈密市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若干措施》,切实加强对新就业群体的关心关爱,推动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