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社工+志愿服务” 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聚焦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立足区位特点和多民族聚居特色,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专业培育为支撑,以精准对接边疆治理与民生需求为导向,探索推进“专业社工+志愿服务”深度融合,着力构建符合边疆民族地区特点的基层治理方式。

强化统筹协调,凝聚治理合力

健全责任体系,凝聚组织合力。制定哈密市委社会工作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业务指导、街道社区具体实施的工作体系。推行“一社区一策”精准培育计划,在试点社区建立“周例会、月调度、季评估”常态化推进机制,有效解决民族嵌入式社区阵地建设、项目对接等关键问题,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释放政策红利,激发制度效能。哈密市出台《关于开展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试点工作的通知》《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管理办法》等文件,配套《志愿者星级评定细则》等实操指南,为融合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立足边疆实际,创新设立哈密社工人才专项奖励,实施阶梯式考证奖励机制,有效突破专业人才短缺瓶颈。通过政策吸引2723名青年投身哈密建设,其中有590名大学生志愿者扎根哈密、服务边疆,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新鲜血液。

深化资源整合,夯实服务阵地。依托遍布城乡的党群服务中心、工会驿站,升级打造“暖新蜜驿”党群服务中心6个、社区站点67个,集成社工服务窗口、志愿者培训室、项目孵化基地等多功能于一体,构建起“15分钟服务圈”。成立哈密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吸纳本地职业技术学院、开放大学、企业、社会组织等116家成员单位,实现资源跨域整合、智慧共享。

创新资金保障,激活内生动力。建立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社会慈善资源补充”的资金保障模式。保证社区购买社工服务项目资金不低于5万元,专项解决居民急难愁盼。引导各区(县)实施“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撬动社会资本投入特色服务项目9个,放大资金聚合效应。创新建立志愿服务“时间银行”,实施“跨社区服务―本社区兑换”积分管理制度,变“单向付出”为“双向奔赴”,有效激发各族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热情。

深化专业培育,锻造人才梯队

引智借力,拓展人才渠道。与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开放大学共建哈密社会工作培训基地,组建50人的社会工作专家团,联动机关部门、企业、社会组织设立社会工作现场观摩点100个。聚焦专业前沿与边疆需求,邀请本地及内地专家开展线上线下授课10场,覆盖2100人次。实施“三区”人才计划,选派6名社工骨干赴先进地区学习,推动实践与理论互促共进。

本地淬炼,提升专业素养。创新“双师带徒”模式,组建由高校教授、社会工作师、本地资深骨干构成的融合服务导师团,实行“1名导师+1名社区工作者+2支志愿服务队”结对指导,加速推进人才成长。依托“社工学习助手”平台,开展培训10场次,覆盖近万人。联合当地机构开发民族政策、矛盾调解等12类定制课程。推行“红马甲+民情本+社工证”标准化服务模式,锻造了一支“懂政策、善沟通、能解难”的本地化专业服务队伍。

组团培训,增强内生动力。哈密市创新推出“学干融合、战训一体”组团培训模式,针对全市社会工作专家及专业社工开展贯穿全年的系统培训。采取“理论+实操+案例研讨”的立体化教学,将课堂设在社区服务一线、基层治理现场,通过情景模拟、小组攻坚等形式,让学员在实战中提升矛盾调解、心理疏导、资源整合等专业能力。建立“专家+专业社工+学员”协同机制,以组团的方式促进经验互鉴、智慧共享,形成以学促干、以干践学的良性循环。2025年,哈密市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资格考试报考人数从2024年的764人跃升至2603人,创历史新高,为推动全市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注入强劲动能。

聚焦群众需求,注重精准长效

精准把脉,紧盯需求靶向发力。建立“社区吹哨、社工报到、多方响应”机制,运用“问卷+访谈+大数据”工作方法,精准梳理强边固防、民族团结、“一老一小”、牧区服务等6大类38项核心需求。建立“需求、对象、资源”三张清单,整合社区、驻村工作队、学校、卫生院等资源,打造“供需对接+资源整合”服务网。

品牌引领,服务升级惠及民生。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创新打造“百姓惠慧汇”“老曹开讲啦”“健康卫士”“一张书桌”“兵妈妈进军营”“爱心帮帮团”“小巷管家”等特色志愿服务品牌矩阵。“爱心帮帮团”守护231名独居老人安全;丽园社区承接62项公共服务,动员志愿者3万人次;老年专家顾问团推动解决民生难题240个。“绿洲育苗计划”在67个社区开设“六点半课堂”,服务儿童2100人次;在阿勒屯古街孵化“哈密非遗文化志愿传承队”,开展“社工助农+志愿带货”,助力特色农产品销售与文化传承双赢。

长效治理,聚焦服务稳固根基。建立“需求发现―项目设计―服务执行―成效评估”全周期闭环管理体系,确保服务可持续、见实效。在试点社区推行“社工+志愿者+各族居民代表”三方议事制度。通过议事协商制度落地民生项目9个,高效解决多民族小区路灯安装、暖气管网维修等难题60余件,居民满意度95%。东河街道阿牙社区培育“多民族楼栋长志愿服务队”,物业费收缴率从60%跃升至89%,环境投诉量下降70%,实现从“政府输血”向“社区造血”的成功转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