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来临,哈密市某社区部分居民在口袋公园玩得比较晚,产生的噪音影响附近居民的休息。居民王婷在社区微信群反映后,社区矛盾纠纷调处站工作人员迅速行动,通过张贴宣传告示、发动志愿者和联户长开展劝导工作,解决了口袋公园夜间扰民问题,受到附近居民的赞扬。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从社会工作大局谋划推进信访工作,以信访工作法治化为主线,持续推进信访问题源头治理,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包案化解,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做实“三量清单” 深化信访问题源头治理
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控增量”。建立常态化排查矛盾纠纷机制,压紧压实双联户长(网格员)的包联责任、网格长的监管责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的领导责任,形成全覆盖、无遗漏的排查网络。坚持日常排查、专项排查和重点时段集中排查相结合,及时了解、发现、掌握各类矛盾纠纷,真正把网格打造成排查化解矛盾、消除风险隐患的“第一道防线”,确保矛盾风险发现得早、化解得了、稳定得住、处理得好。
有效化解信访问题“减存量”。统筹基层各类资源,对排查发现的矛盾纠纷,落实接诉即办和首接首办责任制,提高一次性化解率,推动信访问题解决在初始。各村(社区)矛盾调解站对网格上报、本级受理、上级交办的信访事项,坚持“先调后诉”,充分发挥“四老”人员、“两代表一委员”等优势作用,为基层群众提供全程调解服务。
源头预防风险隐患“防变量”。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决策出台的前置程序和刚性要求,强化科学预测和综合研判。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改革措施出台、重大政策制定调整、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重大活动举办等做到应评尽评,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矛盾纠纷。坚持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加强矛盾风险预警预测预判,落实日常研判、月度综合研判、突出问题专项研判机制,做到风险隐患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
做好“三个贯通” 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
建立社会工作与信访工作贯通机制。将信访工作纳入全市社会工作体系,从健全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角度进行顶层谋划和实践探索,把社会工作“源头预防”与信访工作“末端检验”有效结合,推动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系统治理。
建立信访与纪检监察监督贯通机制。健全纪检监察监督与信访监督协同工作机制,推动信息共享、线索移交、监督协同、成果共用的深度融合,把解决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作为协同工作的切入点,整合监督资源,形成监督合力,实现纪检监察监督与信访监督双向贯通、协同发力,实现监督追责法治化。
建立信访与执法监督贯通机制。与司法、行政执法等部门建立案情会商、信息共享、互参会议机制,通过日常监督、专项监督、重点监督等方式,形成信访监督、执法监督的“两督联动”,确保靶向发力、精准施策、系统治理。
做优“三个机制” 全面提升系统治理成效
坚持领导接访下访机制,实现群众诉求“面对面”解决。研究制定《领导干部常态化制度化接访下访工作方案》,以制度形式规定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带案下访各项要求。建立起市级领导带头接访、县级领导开门接访、乡镇干部随时下访、村(社区)干部上门走访的“四级联动”工作体系。针对矛盾突出、诉求集中的重点领域,人社、住建、自然资源等部门加强调研、分类评估,强化政策研究、加强政策供给、严格政策落实,推动政策问题化解。
健全矛盾纠纷多方调解机制,实现群众诉求“点对点”解决。推动法院、公安、司法、人社、信访等部门入驻综治中心,多方联动化解难题,实现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研究制定人民调解参与信访工作机制,人民调解组织入驻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加强信访与调解、诉讼、复议、仲裁等有效衔接,更好地把信访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建立人民建议征集机制,实现群众诉求“键对键”办理。哈密市委社会工作部开通微信公众号,上线“智汇哈密”人民建议征集平台,定期发布征集主题,发起热门话题讨论。织密线下征集网络,将人民建议征集点延伸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楼宇、商超、驿站等,方便群众在家门口提建议。定期开展议事协商,针对停车难、物业管理、口袋公园等问题开展议事,努力将人民群众的“金点子”转化为社会治理的“金钥匙”。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