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湖北省襄阳市委社会工作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安排,全面落实湖北省“干部素质提升年”工作要求和省委社会工作部具体安排,聚焦学查改一体推进,创新学习形式,坚持问题导向,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干部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干部素质,以新作风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为推动全市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系统学习,筑牢政治根基。把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作为重点贯穿始终,扎实推动党员干部学习入脑入心。把准方向,深研理论固根本。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系统研学、读书班专题精学、支部主题党日集中深学等方式,分专题、分章节学习《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及中央八项规定有关文件精神,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干部深刻领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核心精髓与具体要求,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以案为戒,自查自省强内功。创新学习教育方式,通过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学习违规违纪典型案例通报、分类梳理违纪违法重点领域典型案例等方式,发挥好典型案例镜鉴作用,释放“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综合效应。聚焦重点,交流研讨谋思路。以研讨交流为载体,聚焦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主题,组织新提拔的干部和年轻干部等重点群体每月开展“岗位建功·作风先行”专题研讨,分享心得体会,谋划重点工作任务。
靶向诊断,找准突出问题。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聚焦政治、思想、学习、能力、作风、纪律等多方面,通过深入细致查找,找准问题,为针对性开展整改提供坚实基础。查思想认识之“误”。通过开展专题讨论、谈心谈话等方式,深入剖析错误倾向的危害性,深刻认识作风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破除“一阵风”错误认知,树牢“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查贯彻落实之“松”。对照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襄阳市委社会工作部领导班子成员全面梳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一岗双责”问题清单。对管人管财产管物等关键岗位,实行重点岗位廉洁风险防范管理,结合实际列出岗位风险点,明确风险等级。查群众关切之“疏”。搭建“线上邮箱+线下调研”双轨收集机制,聚焦新兴领域、基层治理等重点领域,开展“烟火气、泥土香”重点课题调研活动,形成市、县两级重点调研课题37项,确保问题查找精准。
改立并举,提升治理效能。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既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又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自查自改把脉开方。建立“问题清单―整改台账―销号管理”闭环机制,对照查摆问题清单逐条逐项研究整改,明确整改举措和时限。即知即改纾解民忧。充分发挥“党建引领、接诉即办”工作机制,依托12345政务服务热线和“五彩兴襄”智慧平台,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持“边查边改、立行立改”,将学习教育向纵深推进。制度保障筑牢防线。聚焦财务管理、公务接待等重点领域和请销假、公文传阅等日常机制,新制定或修订各类制度27项,形成“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权”的治理格局。
实干赋能,彰显作风成效。“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襄阳市委社会工作部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抓改革、促发展的实际行动。在关心关爱中深化新兴领域“两个覆盖”。持续开展新兴领域党建摸底排查,精准掌握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情况,推动党组织应建尽建,提升覆盖质效。推广“小哥码”,破解“进门难”问题,积极推进“小哥食堂”“司机之家”等友好场景建设。在固本强基中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推广枣阳、南漳经验,打造“一套表”应用场景并全域推广,实现数据一次填报、反复使用,一级填报、多级使用。以“一老一小一新”为重点,实施27个省级、5个市级试点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升级。开展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整治,推动建立村(社区)工作事务“三张清单”动态调整和准入机制,对“滥挂牌”进行回头看。进一步完善四岗十八级职业体系,新聘用100名社区工作者,提升每万城镇常住人口社区工作者配备比例。在“社志联动”中持续做好凝聚服务群众工作。宣传推广“格桑花”“拾穗者”等优秀志愿服务项目,持续打造“襄当行”志愿服务品牌。探索设立市县两级志愿服务发展基金,为志愿服务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实施“十百千万”计划,壮大社会工作者队伍规模。联合湖北文理学院、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建设襄阳社会工作专家库。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分层分批开展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培训。
(湖北省襄阳市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