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歌之乡”到“治理样板”的跨越

蓝干宁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高效能治理”要求,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探索出一条以党建引领为核、机制创新为纲、文化融合为魂的移民安置治理新路,全市121个集中安置点、18.13万名搬迁群众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

党建引领,筑牢基层治理“主心骨”

重构组织体系。河池市以基层党建“五基三化”(“五基”是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保障,“三化”是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系列行动为抓手,推广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在安置点构建“1+3+N”组织体系,即1个安置点党委(党总支)统揽全局,居委会、集体经济合作社、综治工作站3个平台负责日常管理服务,延伸建立多个党支部和群团组织。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城西街道按党员原籍地划分12个党支部,并成立家政、电商、流动党员等特色党支部,通过“原籍地管理+现居住地服务”机制,让123名搬迁党员找到“新家”。

织密服务网络。构建“社区党委(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服务架构,全市安置点共划分成862个网格,选配网格员1492人、党员楼栋长1135名,设置志愿服务、消防巡查、治安文明等岗位1200多个;建成警务信访联络站107个,选派驻点民警179人、专兼职信访联络员631人。推广都安瑶族自治县安阳镇安北社区“五微工作法”,即建立微清单收集群众需求,组建微团队开展精准服务,召开微会议协商解决问题,实施微项目改善民生,评选微榜样激发自治活力。

完善治理保障。实施“红雁引飞”工程,每年安排财政专项经费,把安置点党组织、自治组织和群团组织负责人培训纳入市县党校培训范围。2024年共举办培训班56期,培训3200多人次。实施“干部帮带制”,从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选派386名优秀干部到安置点担任驻村(社区)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朵努社区推行“双语服务”(普通话+瑶话)机制,社区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平均缩短65%,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创新机制,激活群众自治“源动力”

创新议事方式。创新推行“线上征集议题―实地走访调研―多方协商讨论―公示决议结果―跟踪问效评价”五步工作法,强化群众在重大决策、重大项目等方面的参与权和建议权,群众矛盾纠纷发生率下降72%。凤山县思源街道依托广西党建云等平台,定期举办“我有话说”“议事直播间”等线上活动,宣传惠民政策。

倡导文明新风。修订完善居民公约,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内容。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婆媳”等文明新风活动,引导居民群众积极创造诚信美、阳光美、温馨美、文明美、健康美、平安美的“六美家园”,帮助搬迁群众从村民变居民。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仫佬家园社区推广积分制,居民通过参与社区服务获取积分,可在社区超市和社区卫生室兑换相应的商品和服务。目前,全市安置点群众累计开展善行义举1.2万余次,兑现商品折合340万元。

构建多维监督。建立完善重大事项群众听证、社会公示、社情民意监督反馈等制度,121个安置点全部成立由老党员、人大代表、青年代表等人员组成的监督委员会,设立86个谈心谈话室,建立135个“指尖监督”微信群,落实群众监督权、表达权,每年监督整改事项2400余件。东兰县东兰镇向阳新城社区推行“三色预警”机制,对苗头性问题亮黄灯提醒、倾向性问题亮橙灯约谈、违纪违法问题亮红灯查处,不断畅通群众监督渠道,提升基层监督质效。

优化服务,打造幸福生活“共同体”

拓宽就业渠道。实施“家门口就业”工程,整合人社、工会、工商联等部门资源,打造“社区工厂+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就业矩阵,全市安置点引进劳动密集型工厂115家,吸纳1.8万人就业。依托粤桂协作,每年在安置点开展招聘活动35场次以上,推介用工岗位4.5万个,有劳动能力的搬迁户家庭均有1人以上就业。2024年,搬迁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15790元,增长7.7%。大化瑶族自治县大化镇古江社区安置点引进电子产品、手工编织等工厂9家,开发公益性岗位386个,配套建设1个职业技能培训中心。

推动文化融合。实施“民族文化记忆”工程,建设同心文化广场、同心文化舞台、民族风情展示馆、乡愁记忆墙等文化空间213处,组建壮族铜鼓舞队、瑶族猴鼓舞队、毛南族傩舞表演队等文艺团队135支,举办民族特色党群活动600余场次,组织群众合唱民歌、跳广场舞,各族群众齐聚在党旗下谋发展、同生活。

增强服务功能。整合基层政务、教育、医疗等30多项服务进驻安置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开展“移民技能大赛”“方言故事会”等特色活动550余场次。创建安置社区集成管理平台,融入人口管理、物业服务、安全监控、“一老一小”管护等12个服务项目,安装智能门禁、高空抛物监控、紧急呼叫等管理设备,提供应急服务,逐步形成“空间共享、生活共嵌、服务共融、产业共兴、治理共促”的嵌入式社区。

(作者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