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热线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广东省广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推进党建引领接诉即办,依托广州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服务体系(以下简称广州12345热线),打造一体化服务平台,建立协同化服务机制,强化数据化应用分析,提升智能化服务水平,让企业和群众诉求反映更顺畅、热线服务更高效、问题解决更有力、城市治理更智慧,探索形成了以市民诉求驱动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新路径,推动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打造一体化服务平台,

企业和群众反映诉求更便利

广州市坚持以12345热线一个号码服务企业和群众为目标,在全国率先整合全市92条非紧急类政务专线,拓展“穗好办”APP、政府门户网站、政务新媒体等互联网服务渠道,高效感知、用心倾听企业和群众心声。

建立接诉即办工作体系。横向覆盖全市100多个承办单位,纵向连通省、市、区、镇(街道)、村(社区)五级服务网络,与110报警服务台、市外办多语种平台、市人大“随手拍”等平台实现服务互通,打造畅通的接诉即办服务平台,实现快速响应、高效办理、考核评价全流程闭环管理。

拓展互联网服务渠道。将广州12345热线服务从传统话务拓展至广州12345微信公众号、“穗好办”APP、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等互联网渠道,在线提供智能问答、自助下单、进度查询等多种自助服务,在全国首推具有大字体、大图标、专人对接的互联网“长者版”自助服务功能,为特殊人群提供更贴心暖心服务。目前,通过互联网渠道服务量占总服务量60%以上。

优化自助查询服务。升级改造广州12345微信公众号“知识秒查”专区,集热点推荐、主题点选、自由检索等功能于一体,打造民生政务知识百科,让市民更加便捷精准查询政策信息。近年来,广州12345热线接诉即办服务成效得到市民、企业广泛认可,服务量逐年递增,市民、企业真切感受到接诉即办的实际成效。

完善协同化解决机制,

急难愁盼问题解决更有力

广州市通过制度建设优化热线工单分拨和疑难事项调处等运行机制,全力提升接诉即办协同服务能力。

推进热线法治化建设。制定省内首部热线工作政府规章《广州市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管理办法》,建立了权责明确、标准统一、协同高效的制度体系,热线工单办理时长由20个工作日缩短为10个工作日。

实施事项清单化管理。梳理编制《事项转派职责清单》,支撑系统智能匹配事项承办部门,实现热线工单自动秒派且准确率不低于97%。发挥信息技术提质增效和考核激励作用,实现热线工单办理效率提速超50%,让市民、企业感受到接诉即办“加速度”。

建立疑难事项调处机制。坚持把解决问题放在前,建立完善热线联席会议和市委编办、市司法局联合审定、“首派负责、区级兜底”、领导接电、专项办理、提级办理等常态化机制,着力解决管辖争议、职能交叉的疑难复杂事项。

推动重点事项提级办理。加强与广州市人大、市政协、市纪委监委、市政府督查部门协同联动,将人大“代表随手拍”事项从热线工单提级为人大代表建议,推动部门优化改革工作机制,在支撑人大代表履职尽责、落实全面整改、生态环保督察、“干部作风大转变、营商环境大提升”、应对安全事故及极端天气灾害等重点专项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广州12345热线汇集民意民智,以“小切口”聚焦群众利益问题,从政策制度优化和完善层面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推进智能化转型升级,

人工智能赋能服务更高效

广州12345热线紧跟市民、企业使用需求,针对咨询热点查询难、话务高峰期等候时间长、人工解答分派效率低的瓶颈问题,率先引入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数据、大模型等新技术,在智能导航、智能座席、智能问答三大领域先行先试,探索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接诉即办全链条,打造“人工智能+”服务场景。

首创普粤双语智能语音导航。市民只要说出诉求的关键内容,系统通过语音识别与语义理解,准确领会市民诉求意图,智能转接到相应的服务队列,实现诉求直达。市民来电接入人工座席的平均等待时长较原先缩短了43%,在市民使用体验得到较大改善的同时,热线运营效能也进一步提升。

打造智能座席系统。通过实时文本同屏转写功能,系统能迅速捕捉对话核心信息,自动归类用户服务需求场景,精确识别服务事项并智能匹配热线工单模板,自动同步辅助填充热线工单关键信息,动态推荐应答话术与知识库内容,实现热线咨询业务秒级应答,单通电话平均通话时长大幅缩减,服务效能大幅提升。

升级智能在线客服。以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为核心,从传统的问题搜索模式升级为支持意图理解、多轮对话、知识推荐的人机交互模式,大幅度提升咨询服务的准确度和使用便捷度,市民、企业通过在线客服获取到惠民利企政策信息和操作指引,享受到更加便利、智慧的政务服务。

推动数据化治理变革,

超大城市社会治理更智慧

坚持以数据为核心驱动,利用民生数据赋能超大城市治理,激发政府数字化履职活力、高效化解难题的新动能。

推动热线数据融合共享。在全国率先建立城市治理投诉大数据共享平台,可视化展示全市11个区、177个镇(街道)的市民诉求总量、办理时长、热点问题、热点区域和市民满意率。与“穗智管”城市大脑深度融合,创新推出“民情日历”,敏锐捕捉接诉即办“弱信号”,为部门提供规律性预测参考和重点工作预警。

运用数据赋能基层治理。优化升级“民情月历”,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结合当前热点问题开展专题分析研判,新增“十五运会”“企业心声”“社会公共安全”等板块,以市民关注榜为依据,结合节假日旅游、消费维权、电动自行车管理等热点问题,印发专题数据分析报告。

专题分析推动专项治理。成立课题组联合属地部门开展热点问题专题调研分析,并联动督查室、改革办,推进机关部门优化改革工作机制,把“解决一件事”升格为“解决一类事”,形成共性问题从发现到解决的闭环管理机制,更加精准有效地解决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协调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安全和谐稳定,推动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广东省广州市委社会工作部、广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供稿)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