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竹子”撬动致富“大产业”

曹宁

贵州省赤水市拥有竹林面积132.8万亩,是全国首批“十大竹乡”,全市16.5万农村人口人均竹林面积8亩多,被誉为“中国竹都”。近年来,赤水市依托自身资源禀赋,通过党建引领破“竹”题、强“竹”业、吃“竹”饭,带动竹产业链条新经济组织快速发展,形成党建强引领企业发展强的生动实践。

坚持党建引领,组织保障破“竹”题

政策落在“链”上。赤水市委坚持高位统筹,将竹产业确立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首位产业,围绕“五个三”工作思路,大力实施新时代“中国竹都”建设,聚焦竹林开发利用前端、中端、后端产业,不断完善竹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推动形成“全产业布局、全链条发展、全领域推进”的战略框架,不断激活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源动力。

组织建在“链”上。按照“产业发展到哪里,组织就延伸到哪里”的要求,通过单独组建、联合组建、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等方式,积极推动竹产业链条上的新经济组织“两个覆盖”质效提升,不断强化党对新经济组织的引领作用,将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截至目前,组建泰盛(贵州)竹资源发展有限公司党委1个、其他竹产业企业党支部13个,围绕采伐、运输、加工、销售等各个生产环节建立党小组55个。以“三有”企业为重点,分别从林业部门、属地选派13名熟悉党建工作和林业工作的专业人员,指导联系47家涉及竹产业的新经济组织,在竹产业“三有”企业中实现党建工作全覆盖。

资源聚在“链”上。围绕“竹制品、以竹代塑、新材料”三个重点发展方向,建立“竹产业企业+国内高校(专业机构)”的研发模式,促成与南京林业大学、国际竹藤中心的战略合作关系,先后承办全国竹工艺品创作大赛、贵州竹产业发展大会、遵义市竹产业招商推介暨“以竹代塑”产品发布会等重要活动,进一步推进竹产业的深度开发。强化经费保障,积极争取配套资金用于竹产业科研创新项目,泰盛(贵州)竹资源发展有限公司联合竹产业研究机构,获得省级重大科技项目600万元研发补助,争取省级支持“以竹代塑”产品推广应用专项资金100万元,推动建立市县两级奖补机制,每年支持企业研发推广经费400万元以上。

坚持融合推动,三产同步强“竹”业

林下种养带“一产”。利用竹林广阔和气候适宜的特点,将发展林下经济作为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制定《赤水市加快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发展林笋、林菌、林药、林禽等林下经济产业,推动“赤水黄金笋”“赤水红托竹荪”品牌通过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现场评审,成为赤水农产品“新名片”。2024年,赤水市各类竹笋产量达14万吨,种植红托竹荪1800亩,采收金钗石斛8976吨,带动“一产”直接收益12亿元,全市竹农人均年增收7200元以上。

精深加工兴“二产”。坚持让每一根竹子都物尽其用。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以泰盛(贵州)竹资源发展有限公司全球最大的单系列竹浆生产线为主,逐步形成竹浆林纸一体化产业链。截至目前,培育涉竹工业企业16家,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3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8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深化“以竹代塑”产业研发,不断拓展竹产品应用场景,累计培育“以竹代塑”生产企业10余家,开发产品涉及竹粉环保袋、竹工艺品等3大类12个小类100多个产品,初步建成国内“以竹代塑”的重要生产基地。

竹旅融合促“三产”。围绕“世界级旅游景区”建设,坚持以竹为依托发展旅游,大力发展以竹文化元素为主题的生态旅游和康养产业,将竹林景观与瀑布风光、丹霞地貌、森林研学等有机结合,打造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项目,丰富旅游业态,建成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创建省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3个,打造森林人家(林家乐)118家。2024年,赤水市接待游客1289.8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2.71亿元。积极开发竹编、竹雕、竹油纸伞等非遗产品,不断挖掘非遗文化价值,通过“非遗+旅游”,实现非遗文化从“花钱保护”到“赚钱致富”的转变。全国人大代表杨昌芹创办赤水市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组建竹编党支部,直接或间接带动3000余人就业增收,带动群众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坚持利益拉动,多方参与吃“竹”饭

“以竹富民”增收入。成立涉竹类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立利益联结关系,组织群众通过“林地入股”,进入“林区就业”,建立伐竹、运竹、卖竹、分红等多种渠道,带动全市竹农增收,竹产业已成为赤水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法宝。赤水市冠萃林业有限责任公司与赤水市大同镇党委联合组建竹产业党支部,通过“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竹农”的模式,探索竹林集约化经营“一地两签”“六次分红”机制,为276户1048名竹农兑现分红,户均增收1.9万元。

“以竹强村”助振兴。通过“村企融合”,推动村级党组织书记领办合作社,构建“竹农―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龙头纸业公司”统购直销模式,促成村集体与泰盛(贵州)竹资源发展有限公司直接合作,实现竹原料的采伐端和收购端直接连通,大幅提升村集体收益。2024年,赤水市25个村集体经济切片厂完成竹原料销售14.36万吨,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7370.2万元。

“以竹壮企”提经济。坚持以建链、强链、延链、扩链、补链为方向,精准发力,补齐竹产业发展上下游企业短板,积极引进贵州兴常美、贵州竹塑等企业,推动形成竹浆模塑、竹基新材料等产业集群,赤水竹产业集群列入“2024年度贵州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2024年,赤水市竹产业实现产值90亿元,泰盛(贵州)竹资源发展有限公司竹浆产量33.79万吨、原纸产量16.94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7.69亿元。

(作者单位:贵州省赤水市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