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画乡村善治新图景

徐念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黑龙江省讷河市龙河镇创新实践“党建+”基层治理新路径,聚焦薄弱环节,持续在建强基层党组织上用力、在提升治理能力上用劲、在为民办实事上用情,打造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的和美乡村。

高举党建旗帜,领航乡村治理

支部领办开启致富密钥。发挥勇进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的引领带动作用,不断拓宽村集体增收路径,因地制宜打造党建示范点保安村、烽火大榆树遗址所在地龙河村,党支部领办“传奇保安”干菜厂和“榆树下的记忆”豆腐坊,带动党员群众积极参与村级产业发展,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支部为民服务的初心,提升党组织凝聚力。

示范引领催生发展活力。高潮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成为全镇首个土地整村流转试点村,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凝聚力量,回馈村民。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建设目标,在幸福大院建成公益食堂,让留守老人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让在外务工子女感受到家乡变化,满怀归巢的期盼。村党组织连续三年组织脱贫户、农户栽种万寿菊,目前,万寿菊种植已逐步形成规模效应,由村集体动员变为农户主动参与、由门前空余地块到连片种植,从试点村发展为万寿菊小镇,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美化双赢,村民主动参与环境治理走出新路。

聚焦重点减负赋能增效。坚持把村级债务化解作为推进农村基层党建提质增效攻坚重点,近年来累计化解债务1200余万元。截至目前,龙河镇有无债村4个,13个建制村集体年收入均达到100万元以上,其中年收入200万元以上的有10个。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累计投入本级自有资金1000余万元,利用三年时间打造标准化中心屯13个,加高加固8个粪污集中存储点,新建临时储粪点26个;打造讷五公路沿线绿化生态廊道,完成20余公里护路林采伐更新,乡村面貌得到全面改善。

筑牢基层堡垒,同绘共治蓝图

编就乡村秩序“经纬线”。按照“规模适度、任务相当、无缝覆盖”原则,设立111个乡村网格,在排查隐患、信息采集、服务群众等方面发挥作用,特别加强对留守老人、五保户、低保户等重点关注人群的需求响应与解决,力争足不出户办“大事”,实现了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难在格中解、情在网中结,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激活乡村奋进“动力源”。全镇范围内推广乡村治理“积分制”,成立“蒲公英小组”,下派13名年轻干部到村,结合各村村情实际和村规民约,设定人居环境、移风易俗等积分指标。创建“康庄美地”“和美高潮”“友你真好”等乡村治理品牌,2024年累计为1800余人兑换电动车、洗衣机等价值40余万元商品,推动乡村治理由“村里事”变成“家里事”。

锻造乡村治理“先锋队”。打造“归雁”与“雏鸟”齐飞的村屯干部队伍,目前已吸引4名优秀村级后备力量返村创业工作。到村任职选调生、大学生主动参与基层治理。成立龙河镇“微光宣讲团”和“草根明星”拍摄组,通过线上拍摄通俗易懂的短视频、线下深入农户进行宣讲,架起乡村治理的“连心桥”,为乡村发展蓄势赋能。

凝聚服务热忱,调处矛盾纠纷

数字赋能查隐患。依托12345便民平台建立全链条闭环处置流程,2024年共收到工单217条,围绕数量较多、反映集中的民生保障类、农林水土类问题进行梳理研判,将风险领域进行重点关注,分类处置,实现“未访先办”,防止“小隐患”演变“大矛盾”。

信访机制更规范。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信访问题,制定《龙河镇信访事项受理办理流程》,积极运用“四所一庭一中心+N”模式,以防为主、以法引导、以理服人、以情慰弱,引导担当作为,做到不回避、不推诿。通过依法诉讼成功解决曹某与张某40余年宅基地纠纷;发挥“四所一庭一中心”人民调解作用,调解邢某和杨某20余年草原纠纷;发挥包乡领导包案机制作用,解决红五月农场与农垦路桥公司土地纠纷,以信访积案的“清仓见底”保障基层社会的长治久安。

安全防线更牢固。坚持标本兼治,关口前移,加强日常防范、源头治理。按照“挂牌明责”工作要求,按网格将镇村中小企业进行条块分割,发挥网格员作用,守好监管“责任田”,确保综合管理员明监管之责,企业负责人明主体之责,做到“挂牌”心中有数,“明责”双向奔赴,织密织牢群众身边安全工作的“最后一道防线”。

(作者系黑龙江省讷河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