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联盟推动产业发展“难点”变“亮点”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多地聚焦非公有制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生产、融资等难题,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建立党建联盟,推进资源汇聚、精准服务、协同发展,实现同题共答、发展共享。

党建联盟,关键在“联”,基础在“盟”。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九原区全面梳理5条重点产业链党建情况,按照“一条链一个党建联盟”原则,分链编制产业链党建“图谱”,搭建由1个党工委、5大产业集群、N个链上企业党组织、X个要素服务保障部门组成的产业链党建联盟架构体系,串起25家产业链企业和37家其他产业链规模以上企业,并将党政部门、社会组织等纳入党建联盟,同时健全产业链党建联盟运行机制,建立沟通联络、双向服务等制度机制,推动信息、资源、技术共享,以紧密相连的党建工作激活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素有“中国金银花之乡”称号,多年来存在着发展粗放、效益不高等问题。平邑县按照“产业相近、地域相邻、便于管理”原则,灵活运用“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方式推进党的组织覆盖,成立6个产业链党委,覆盖规上企业逾200家,链接从业人员50多万人。

整合政策、技术、人才等资源,建立产业链供需对接机制,定期发布链上企业产品目录、需求清单……各产业链党委通过一系列举措,畅通产业发展链条,助力企业发展。产业链党委成立后,平邑县整合产业专班、行业协会等多方力量,成立金银花产业链党建联盟,协调解决基地建设、农残检测等共性难题7件,推动12项惠企政策精准对接。同时,搭建金银花供应链平台,与河北安国、安徽亳州等地药材市场信息共享,提升金银花在全国市场的知名度。

打造党建联盟的核心在于打破企业信息“孤岛”,通过党组织“串珠成链”,推动信息、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高效贯通,因地制宜推动基层党组织思路“联谋”、问题“联解”、力量“联合”、发展“联享”,为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种茶最怕技术跟不上、销路没保障。有了党建联盟,这些难题迎刃而解。”“党建联盟帮我们申请贷款,给我们找专家,还帮我们联系销路。现在,我们发展产业的信心更足了。”……谈起产业链党建联盟,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的种植户们赞不绝口。

宁强县深入实施“红色领链”工程,先后成立烟叶产业链党建联盟和茶叶产业链党建联盟,推动组织建设、人才培育、精准服务,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推动两大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宁强县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宁强县烟草专卖局党支部等13家单位党支部成立烟叶产业链党建联盟,设立“1+1+N”管理架构——1名联盟组长统筹全局、1名轮值主席协调资源、多名联络员对接需求,配套建立联盟议事、轮值主席等4项制度,形成了规范化的服务机制。

2024年,宁强县成立茶叶产业链党建联盟,联盟制定议事章程,建立职责分工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堵点难点问题。在茶叶产业链党建联盟的统筹下,12个涵盖县直部门、乡镇(街道)、企业的党组织拧成一股绳,构建起“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发展共促”的工作格局。

此外,各联盟单位还在技术、政策、资金等方面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例如,县农业农村局组织开展惠农政策宣讲,积极落实涉农资金,用于建设茶叶标准化示范基地等基础设施;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为茶农和烟农提供小额信贷、贴息贷款,解决资金周转难题。

聚焦党建联盟建设任务,把业务工作的重点、难点、痛点作为与党建工作的融合点,探索“党建+重点项目”“党建+特色产业”“党建+为民服务”等模式,最大化激发党建与业务相匹配的乘数效应。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铁锋区深化“党建+产业联盟”,根据区情实际,成立工业、民营、农旅融合、项目与园区四大分盟,由龙头企业党组织牵头,定期举办政策解读会、技术交流会,促进跨行业协作。以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为纽带,推动跨平台企业产学研、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党建共建联建,激发产业协同发展的内生动力,促成铁锋区内小微企业与多家龙头企业达成合作。

(本报记者 马思津)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