砺“新”赋能,让骑手心中有光、脚下有路(新兴领域党建)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餐食易变质。大家在取餐时要检查包装是否完好、密封,发现问题及时与商家沟通。配送过程中选择合理配送路线,确保餐食在规定时间内送达消费者手中,防止因时间过长导致食品变质……”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依托全区砺“新”工坊,为网约配送员讲解配送食品安全知识,专业且实用的内容让网约配送员们收获满满。

单子怎么接最划算?高峰期怎么抢单又不超时?遇到难找的小区、难沟通的顾客怎么办?怎么规划路线最省时?遇到突发情况(比如封路、联系不上顾客)怎么灵活处理……在充满变化的新就业形态“新赛道”,经常遇到类似难题。为系统解决新就业群体困扰,烟台市蓬莱区委社会工作部以党建为引领,坚持统筹思维、平台思维、赋能思维,探索开办砺“新”工坊,为全区1426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点亮发展路上的“灯塔”。

选准“明白人”

紧扣新就业群体需求

为使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听得明白、听着得劲”,砺“新”工坊打破以往“零散化、枯燥化、单一化、程序化”的“灌输式”教育,所请老师都是“明白人”,有的是行业主管部门的专业人士,有的是经验丰富的老骑手、站长,有的是交警,有的是平台运营的专家。他们讲的不是书本上的“深理论、大道理”,而是在工作一线摸爬滚打出来的“干货”和“窍门”。

“每年都或多或少参加培训,今年最特别,说的都是我跑单中用得着的知识,给你们点个赞!”6月13日,蓬莱区砺“新”工坊现场,“烟台先锋骑手”朱文磊说。

砺“新”工坊最大的特点,就是以需求为导向、以实用为根本、以灵活为特色、以资源整合为路径,把人社、医保、公安、市场监管等19个服务保障部门,以及19家新业态企业纳入新就业群体党建服务联盟。作为工坊“常任师资单位”,他们负责将新就业群体关注的劳动权益、工会福利、医疗保险、平台规则等,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清楚、说明白,切实打造新就业群体喜闻乐见的“赋能课堂”。

注重“接地气”

激活新就业群体活力

“做好外卖骑手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不是有力气就能干好的,配送顺序、时效都有讲究。”山东省网约配送行业优秀骑手、党员李崇智说。

骑手讲给骑手听,身边人现身说法往往最有说服力,也最亲切、易于接受。在首期砺“新”工坊上,蓬莱区打破以往“课桌式”的“我讲你听”,专门设置“风雨配送经”环节,邀请省级、市级优秀网约配送员,以及经验丰富的网约配送员骨干结合自身实际,分享实用技能、具体案例,真正使大家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活动还设置“趣味抢答”环节,抢答题目涵盖党建知识点、行业规范、安全技能等多个方面,网约配送员们热情高涨,纷纷举手抢答。在热烈比拼中,实现了党建知识与业务技能的“双提升”,增进了大家的交流与互动。

“原以为自己干了三四年,经验已经很丰富了,没想到大家还有这么多的配送技巧,今天真是不虚此行,太开心啦!”网约配送员孙壮感慨道。

坚持“常态化”

帮助新就业群体成长

“当我们真正想为新就业群体做点什么的时候,总会迸发出源源不断的内驱动力。下一步,我们一定会持续把砺‘新’工坊做精做实做细,切实给大家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蓬莱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区委“两新”工委专职副书记张越表示。

蓬莱区专门研究制定《关于开办砺‘新’工坊赋能新就业群体成长成才的实施方案》,按照“必修基础、进阶赋能、刚性需求、暖心关怀”的逻辑思路,聚焦职业安全与风险防范、职业技能提升、权益保障与政策通晓、城市融入与综合发展等4个模块,“靶向式”设计课程体系,每月分批次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网络主播等新就业群体提供精准有效的职业规划、教育培训等服务,推动工坊运行常态化、长效化。

(本报通讯员 张晓倩)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