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委社会工作部坚持党建引领,在城关、七里河等主城区选取四个社区,扎实开展“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试点工作,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优势,精准链接志愿服务力量,为打造新时代美丽兰州注入新动能。
坚持党建引领,健全高效协同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协调各方作用,依托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构建协同网络。建立市、区、街道、社区、网格(小区)等五级党组织联动责任体系,明确职责分工,确保政策落地、资源下沉顺畅。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深度嵌入各层级,发挥政策解读、协调润滑作用。社区党组织定期召开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志愿服务组织、驻区单位、居民代表等参加的联席会议,由社会工作专业人员主导议程设置和问题梳理,运用专业方法引导多方共商共议,聚焦项目推进中的难点问题,促进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同解难。推行“理论+实践”双轨培训模式,由资深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担任培训师,围绕政策解读、专业技能、群众工作等重点内容,对志愿者进行系统性指导,提升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专业指导能力和志愿者的服务实战能力。
聚焦精准匹配,打造特色服务项目。依靠社会工作专业人员主导需求评估与服务设计,推动服务供给与群众期盼精准匹配。社会工作专业人员运用“线上问卷+线下深度访谈+焦点小组”等专业方法,全面摸排试点社区居民需求与资源,精准建立“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确保需求识别的科学性和全面性。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系统梳理分析调研数据,识别出儿童关爱赋能、多维政策宣讲、优秀文化传承、矛盾纠纷化解等四类需求,绘制精细化民生需求“图谱”。针对四类需求,社会工作专业人员运用项目化管理方法,主导设计并督导运行“七彩护童营”儿童赋能计划、“营门新锋”多维宣讲项目、“赤炼红石”文化传承计划、“和事老友记”社区调解服务等一批“小而美”的志愿服务项目。
规范项目运作,提升服务管理效能。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在项目全周期管理中的专业优势,推动服务项目化、规范化、品牌化发展。从解决群众身边“关键小事”入手,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组织并引导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骨干、居民代表共同参与项目设计,运用“参与式工作坊”等方法,将居民零散诉求转化为可操作项目。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专业策划能力与志愿者贴近群众优势,将“需求清单”转化为“服务清单”。建立“需求调研—项目立项—资源整合—过程督导—成效评估”全流程闭环管理模式,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对项目执行情况的专业监督、风险防控与质量控制,确保项目可持续、服务不断档。构建“个性指导+集体培训+全程陪伴”支持体系,围绕政策落地、专业服务技巧(如沟通、调解、叙事方法)等关键环节,由社会工作专业人员为志愿服务队伍提供持续的专业指导。
凝聚多方力量,践行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依托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资源整合者与平台搭建者角色,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凝聚强大工作合力。以省、市、区党委社会工作部门为枢纽,联动民政等部门及妇联等群团组织协同发力,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在其中承担沟通和项目对接的具体工作,形成齐抓共管合力。积极引导持证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及相关专业人才发挥骨干作用,运用专业方法招募、培训、管理志愿服务队伍。在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广泛吸纳居民骨干、高校学生、退休人员等热心人士,组建“七彩育雁服务队”“薪火志愿服务队”“营门新锋宣讲队”“和事老友团”等志愿服务队伍。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用社区资源地图、利益相关方分析等方法,有效链接辖区医院、企业、学校、行业协会商会等共建单位资源,通过签订共建协议、举办工作坊等形式,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将共建单位在人力、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精准导入志愿服务项目,壮大志愿服务力量。
(甘肃省兰州市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