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新就业群体是社会主义劳动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切看望新就业群体,称赞他们是“勤劳的小蜜蜂”。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探索新就业群体服务管理的有效路径,整合各方资源、创新服务方式,打造“佳”倍暖新服务品牌,让他们感受到城市的温暖。
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如灵动的音符,编织着便捷生活的乐章。他们的工作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是城市运转不可或缺的力量。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坚持寓管理于服务,联合多部门集成社会资源,推出关爱服务20条举措,着力为新就业群体打造“进得来、歇得好、吃得便、维权益、有归属”的全域友好场景,有效提升新就业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建章立制
织密新兴领域党建“一张网”
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怎么抓?佳木斯市把目光首先投向机制的创新与重塑。
佳木斯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委“两新”工委把新兴领域党建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第一时间深入平台企业调研,掌握新就业群体的工作规律、了解他们的现实需求。
为适应新兴领域党建要求,市委社会工作部履行归口指导责任,优化“两新”工委运行机制,将市场监管、邮政等25个市直部门纳入成员单位,建立健全“两新”工委工作规则、议事规则、成员单位职责等制度,确保协调高效、运转顺畅。强化与组织部门的密切配合,建立定期调度、交流对接、资源统筹等5项协同机制,实现重要事项一同谋划、重大活动一起举办、重点任务一体落实。
更关键的是压实“管行业也要管党建”责任。将网信、市场监管等部门抓党建工作职责写入“三定”方案,依托市级行业管理部门成立货运、快递等7个市级行业(综合)党委,指导县级成立行业(综合)党组织42个,配齐配强党务工作者269名,确保工作“块”上兜好底、“条”上落到地。
聚焦健全组织体系、发挥党员作用、关爱凝聚新就业群体等重点任务,佳木斯市创新推出“难题揭榜”项目,由17名行业党委书记及县(市、区)委“两新”工委书记主动领题,以项目化、清单式管理打通新兴领域党建的堵点难点,推动形成比学赶超、狠抓落实的生动局面。
友好小区
架起畅通无阻“快车道”
“送外卖时在小区门口一等就是好几分钟,有的还不让骑车进入,常常导致订单超时被客户投诉,一天白跑好几单!”网约配送员小李的无奈,道出了众多同行的心声。
基于管理规范及安全考虑,很多住宅小区实行“人车分流”。对网约配送员而言,“进门难、送单慢”会大大延长配送时间,导致订单超时、收入受损,因此,他们常常与物业服务企业工作人员、居民产生矛盾。
佳木斯市委社会工作部采取“跨部门协作、多主体参与”的模式解决问题。协调住建、市场监管等部门力量,抽调骨干对全市城区“人车分流”封闭式小区进行深入摸排,掌握第一手情况。指导物业服务企业优化管理方式,推广采用“访客码”等便捷措施,向网约配送员开放门禁。同时,针对面积超大、步行耗时长的小区,开展设置“骑手摆渡车”试点。选取5个“人车分流”封闭式小区,投放50辆“骑手摆渡车”,供骑手在小区内部免费使用,替代步行,缩短“最后100米”的配送时间。
中午高峰时段,网约配送员小李在港龙东方城西门停好电瓶车,迅速骑上统一配置的“骑手摆渡车”。这个步行一圈需二十多分钟的小区,借助自行车几分钟即可完成配送。“以前不让电动车进,全靠走,现在进小区方便多了,配送更准时,投诉少了,收入也更稳定。”小李满意地说。
便捷配送,温暖同行。各相关部门还推动建立了社区、物业服务企业与平台企业的定期联席会议机制,及时解决配送过程中车位不足、楼栋难找、单元门牌号不清晰等问题,并向居民发出倡议,呼吁大家理解配送工作,共同维护秩序,营造和谐友好环境。
社区食堂
送上便捷“暖心餐”
一日三餐,四季冷暖。为了方便新就业群体就餐,佳木斯市发动爱心餐饮企业,打造21个社区食堂。这些食堂分布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快递站点和商圈附近,提供错峰就餐、优惠就餐等服务。
上午11时,抚远市新兴社区的“宋大姐爱心食堂”饭香四溢。忙碌了一上午的快递员小张推门而入,发现这里已坐满了前来就餐的骑手和社区居民。“这里的饭菜又便宜又好吃,还有清凉饮品,比在外面吃划算多了。”小张熟练地打饭、找座。原来,社区党支部书记宋桂娟在走访中发现了辖区老人和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的就餐难题,于是积极联系资源。很快,“宋大姐爱心食堂”开业,以实惠价格提供爱心午餐,大大方便了附近居民及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
借助社区食堂阵地,各县(市、区)委社会工作部还在端午、中秋、元宵等传统节日,精心准备粽子、月饼、汤圆等节令小吃,并组织义诊、普法等活动,切实提升了新就业群体的“幸福指数”。
佳家驿站
打造温馨“避风港”
在佳木斯市的10个县(市、区),229个“佳家驿站”成为新就业群体的温馨港湾。走进前进区新玛特商场旁的驿站,饮水机、微波炉、充电设备、休息桌椅等一应俱全,墙上还挂着服务指南和联系电话。正在驿站里休息的网约配送员小赵说:“平时送完外卖,就来这里歇歇脚、喝口水、给手机充充电。”
针对新就业群体“休息难”问题,佳木斯市委社会工作部会同市总工会,按照“寒可取暖、暑可纳凉、累可歇脚、伤可用药”的标准,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户外劳动者驿站等资源打造这些“避风港”,通过手机地图即可快速找到准确位置。遍布大街小巷的驿站,提供热饭、充电、饮水、休息等贴心服务及应急药箱、图书、共享雨具等便民设施,还提供免费Wi-Fi。在这里,相关部门还定期开展政策咨询、法律援助、技能培训等活动,是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续能加油”的重要场所。
佳木斯市委社会工作部会同市总工会联合发起“东极暖蜂‘工’益行动”,动员社会力量,根据店铺实际提供充电、歇脚、如厕、就餐打折、优惠理发、免费生日面等10项服务,形成覆盖广泛的服务矩阵。佳木斯东极大明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汪继璞表示:“参与‘工’益行动,为这些辛勤的‘小蜜蜂’提供帮助,是我们回馈社会的好机会。”
爱满东极,暖蜂同行。佳木斯市有很多超有爱的“小角落”,门口悬挂“暖蜂爱心商家”牌子的店铺,都是参与东极暖蜂“工”益行动的爱心商家。佳木斯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工’益行动旨在汇聚社会力量,实打实为新就业群体、环卫工人提供方便。”
权益护航
构建服务保障“全链条”
针对新就业群体的职业特点和迫切需求,佳木斯市整合多部门力量、协同发力,打好权益保障“组合拳”,提供法律咨询、调解、仲裁和诉讼等“一站式”服务。
“没想到‘法律援助工作站’能帮我们解决骑手的赔偿问题,真是太好了!”饿了么网约配送员陈某刚上岗就遭遇交通事故,保险未生效又无力赔偿。正一筹莫展时,公司里的“法律援助工作站”为他带来希望。在工作站人员协调下,一场三方调解成功化解了纠纷。而这仅是佳木斯市构建新就业群体全链条权益保障服务体系的一个缩影。
为畅通新就业群体维权渠道,佳木斯市设立了95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这些站点提供便捷的法律咨询,并在劳动争议、社保待遇、劳动关系确认、工伤事故、交通事故及人身损害赔偿等重点领域提供法律支持,让法律的“阳光”普照新就业群体。
在劳动权益保障领域,佳木斯市创新打造“人社+工会+司法+法院”联动矛盾纠纷化解新模式,建立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7个。去年以来,受理业务咨询500余次,解决新就业群体劳动争议案件200余件,3家新业态企业被评为省级“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单位”。注重规范用工行为,定期组织开展劳动合同政策法规宣传月活动,发布劳动合同示范文本,编制《新业态劳动用工标准化管理手册》。发放用工指导资料2万余份,举办专场招聘活动29场,有效缓解企业用工难题。
此外,佳木斯市还以春节、端午节等节日为契机,举办“7.17骑士节”暖新日、趣味运动会、意外伤害互助险赠送等活动,推出为新就业群体报考国家开放大学减免学费1000元及“健康暖新”等服务礼包,惠及新就业群体3000余人。
做好新就业群体服务管理工作,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也是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增强党组织凝聚力的重要举措。佳木斯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曲松涛表示:“我们将牢牢把握新时代社会工作的使命任务,从政治和全局高度深刻认识加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把新兴领域党建作为社会工作部门的首要任务,强化统筹协调,落实政策措施,及时回应新就业群体所需所盼,推动构建全社会理解、尊重、关爱、服务新就业群体的友好氛围,引领新兴领域从业者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编辑手记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加强对新就业群体的关爱服务,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与尊重。为了让关爱服务真正落地见效,让新就业群体的获得感持续增强,佳木斯市构建起一套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工作体系。
精准掌握需求是前提。新就业群体数量多、流动性大、需求多样,只有把握新就业群体的核心诉求,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提升服务效能。佳木斯市建立常态化调研机制,通过实地走访、痛点收集,动态了解新就业群体在进门、休息、就餐、维权等方面的迫切需求,确保服务供给与群体需求精准对接、同频共振。
多方协同联动是关键。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牵涉面广、主体多元,需要推动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商会和平台企业多方联动协作。佳木斯市充分发挥“两新”工委统筹协调作用,有效打破部门壁垒,联动工会、司法、人社、住建、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企业、社区、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构建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企业响应”的工作格局,形成工作合力。
制度长效保障是根本。变“送温暖”为“恒温暖”,必须强化制度性保障。佳木斯市探索制定服务阵地标准、权益保障联动机制等长效化措施,推动新就业群体更好融入城市。
(本版内容由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委社会工作部提供)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