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资源优服务 基层活力迸发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各地不断探索创新,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迈上新台阶。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基层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主心骨”。各地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着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作为江西省九江市老城区和中心城区,浔阳区面积仅2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却有25万人。以前,部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位置偏、面积小、设施旧,服务群众功能不健全等问题突出。为破解难题,九江市实施党群服务中心“扩面达标”行动,市委书记领航攻坚,推动全市331个党群服务中心优化升级。

这一变化是江西一级抓一级、抓基层强基础的生动缩影。江西把压实责任作为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关键一招”,省委出台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改革的意见、关于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进行系统部署。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每年选树省级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排查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优化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双报告”机制,市县两级1.28万个机关企事业单位与社区结对共建,共有42.7万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

安徽省池州市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一方面,加强机制创新,市、县(区)同步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建立基层治理和发展需求分级办理机制、市县乡领导班子成员基层治理联系点制度等,通过三项机制协同运转,有效破解基层治理横向协调无抓手、上下协同无通道、难题破解无人抓等“老大难”问题,稳步搭建起基层治理的“四梁八柱”。另一方面,推行“书记领办”机制,围绕社区治理、纠纷调解等民生关切问题,市、县、乡、村四级党组织书记领办并结项基层治理项目700余个,老旧小区充电不便、“空心村”治理难、流动摊贩无序扰民、矛盾诉求解决不及时等一批群众有感的“关键小事”得到妥善解决。

优质资源在基层聚集

为有效破解“看得见的管不着”难题,各地精准施策,推动资源向一线倾斜,提高办事效率。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街道大院大所集中,其中石油大院建于1953年,1969年之前为八大院校之一的“石油学院”所在地。随着石油学院外迁、国家部委改革、企业改制等变迁,石油大院慢慢变成了“大杂院”。院内有多家单位和2个社区,大院中部偏西区域属于多重权属、管理死角,随着各单位的搬迁调整,公共区域建筑年久失修,违建现象严重,公共服务功能缺失的矛盾日益凸显,居民对于大院改造的呼声很大。对此,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地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平台作用,充分调动4家产权单位积极性,召开石油大院街区“吹哨报到”恳谈会,建立驻石油大院单位信息沟通机制,商讨解决共同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

变化,源于海淀区“围着基层转”的有力举措。该区制定《海淀区委常委会带头落实“围着基层转”的十项工作措施》,梳理40家区级委办局资源145项,形成区级下沉“资源库”,实现社区(村)按需“点单”、部门及时“配单”。同时,根据基层重点关注、矛盾集中、问题突出重点事项制定了“围着基层转”工作指引,让更多优质资源在基层聚集。

为推动资源下沉,江苏省镇江市制定《市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观察联系点制度》,设立29个市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观察联系点,其中17个为减负观测点,协调26家成员单位结对观察。同时,自上而下整合推动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自下而上畅通基层反馈“直通车”,把减负的“考核棒”交给基层、交给群众。制定14个帮扶项目,统筹省级与地方配套资金610万元。开展行业协会商会“牵手‘第一书记’,联村助推乡村振兴”专项行动,推动行业协会商会资源与经济相对薄弱村需求精准匹配。

服务在“家门口”升级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各地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吉林省长春市深入挖掘社区闲置阵地、公共空间、驻区单位共享资源等,通过签订共建共营协议的方式,盘活各类公共空间面积1.89万平方米,先后引入3300余个社区服务合作伙伴,为居民提供服务,提升基层服务供给能力。如绿园区银融社区将社区闲置用房交由物业服务企业运营,打造“小暖惠邻”社区服务综合体,内设社区食堂、幸福医馆、幸福学堂、惠邻超市、家政服务等功能,居民纷纷表示:“家门口的服务,真正办到了老百姓心坎上。”

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县建成社区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4个,承接社会保险、医疗救助、公租房申请、流动人口管理等31类62项服务,提供即办、帮办、代办、协办、联办、督办等多项服务。坚持“一社一品”,打造“书记下午茶”“周五说事日”“幸福党建来敲门”等社区治理品牌,开展志愿服务型、平安法治型、文明康乐型、应急援助型、清洁家园型“五型”社区建设。组建楼栋邻里帮帮团、亲子关爱成长团、健康养生义诊团、银发志愿巡逻团等志愿服务队145支,广泛开展结对帮扶、环境整治、治安维稳、纠纷调解等志愿服务活动。

(本报记者 陈丽英)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