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热浪滚滚,但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骑着电动车穿梭在大街小巷,奔驰在滚烫的公路上,用脚步与车轮丈量着这片被烈日炙烤的土地,将包裹与餐食准时送达,在蒸腾的暑气里勾勒出最动人的剪影。
中午11时,河北省衡水市的外卖骑手尹维维的手机响起“您有新的订单,请及时处理。”戴好头盔穿好配送服后,他骑上电动车前往取餐地点。取餐后,尹维维迅速在脑海中规划出最佳送餐路线。到达目的地,他麻利地打开保温箱拿出餐食开始爬楼梯,三十七度的高温,他后背已被汗水浸湿,留下一道道白色的汗渍。“天气越热,订单越多,我们多跑一单,顾客就能早点吃上饭。”说话间,他又接到了新订单。
当坚守者的汗水滴落在滚烫的大地上,社会亦以清凉反哺这份热忱。近些天来,各地正通过设置“清凉驿站”“爱心冰箱”等举措,为他们送去关心关爱,织密高温“烤”验下的温情守护网。
北京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沿线服务区及加油站,设置了31处工会驿站,变身户外工作者的“清凉港湾”。在京昆高速韩村河服务区,长途货车司机王师傅正在休息。“跑长途最怕高温天,以前累了在车里眯一会儿,又闷又热。现在驿站24小时开放,能用微波炉热饭,还能洗热水澡。”王师傅指着墙角摆放的应急药箱说,里面的清凉油、驱蚊水都是夏日必备物品。不光是高速路服务区,城市道路沿线也设置了“清凉港湾”。在位于南五环附近的金星加油站,空调凉风徐徐,桌旁保温桶里盛满了解暑的绿豆汤。刚送完一单的闪送骑手张先生推门而入,盛了一杯绿豆汤一饮而尽:“天气闷热,像在‘蒸笼’里一样,好在有驿站,能进来喝口水,凉快凉快,疲劳立马缓解了不少。”
近日,一个个“爱心冰箱”出现在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的一些街头巷尾、社区门口,里面装满了冰镇的矿泉水、饮料等,供外卖小哥等户外工作者取用。一瓶水传递一座城的温馨。在余姚市街头巷尾,不仅22台爱心冰箱“清凉上线”,近百个配备饮水机、应急药品的“清凉驿站”也陆续开放,让奔忙在烈日下的工作者享受一份清凉和关怀。
高温下的温情守护,离不开志愿者的默默付出。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温泉街道白茶社区黄巷纳凉点探索出“自治共管”新模式——居民自发组建志愿队伍轮班服务,让清凉空间真正成为大家共建共享的“客厅”。小小驿站功能齐备:通水通电通网络,有茶有药有宣传,更成为惠民政策宣讲的微课堂。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暖心驿站,社区图书室、香城书房、商超等便民服务阵地构建起的“清凉服务网”正高效运转,形成“15分钟清凉服务圈”。咸宁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开放所有功能场所,就是要让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清凉角落。”
高温还在持续,各地以实际行动,为烈日下的新就业群体撑起一片“清凉绿荫”。这些善举不仅悄然改变着高温下的城市图景,更传递着“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治理温度。
(本报记者 范晓翌)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