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郑,谢谢你来我家陪我,以后饿了就来奶奶家吃饭。”独居老人张梅芳感动地说。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新华街街道双城门社区“骑盟哨兵连”志愿服务队开展“孝心补位日”志愿服务活动,84岁的独居老人张梅芳与23岁的网约配送员郑子涛结对帮扶,通过日常看护、共进午餐等服务,既为空巢老人提供情感陪伴,也为外来务工的网约配送员营造温馨的“家”。
打造特色志愿服务品牌
兴庆区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贯穿志愿服务工作的主线,积极组建以小区党员为主的志愿服务队伍,结合小区居民实际需求,引导社会组织人员、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人员广泛参与,形成“一社一品”的志愿服务品牌。
在兴庆区丽景街街道庆春社区,有一支以传统花馍为媒、用指尖温度传递大爱的“馍力”志愿服务团队,他们用一个个花馍串联起邻里间的深厚情谊。“我们庆春社区服务的居民大多是退休职工和上班族,大家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比较高。社区党委主动链接辖区退休党员中的能工巧匠,打造了‘馍力’志愿服务团队,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兴庆区丽景街街道庆春社区党委书记赵园园介绍。
志愿服务不仅是个人的默默付出,更是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兴庆区出台《兴庆区志愿服务协调推进机制工作规则》《兴庆区学雷锋志愿服务“十大行动”活动方案》,建立182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创建兴庆区学雷锋“益起来”志愿服务联盟,目前已经吸纳15家单位参与,精准对接社区居民多样化服务需求。
开展多样化志愿服务
随着智能手机升级迭代,不少老年人深受“数字鸿沟”的困扰。家住兴庆区大新镇永泰社区的李奶奶因不会添加微信好友,无法与远在海外的儿女视频通话而发愁。针对这一情况,永泰社区组织开展“一点多爱·数字适老加油站”志愿服务活动,通过专业社工携手“睦邻敲敲帮”志愿服务队,为独居、空巢、高龄老人开展智能手机教学,手把手教老人操作,助其跨越“数字鸿沟”。
“这个活动好啊,让我们这些老年人也能跟得上时代,小姑娘可耐心了,我一遍没听懂,反反复复讲了好几遍。我现场就和小孙子视频通话了。”李奶奶提起该活动笑得合不拢嘴。
在兴庆区其他社区,除了老年群体的数字适老、生活照料等服务,还针对儿童群体开展“成长护航”志愿服务,专业社工开展趣味课堂、心理辅导等活动,联合志愿者为孩子们普及安全知识、培养兴趣爱好。
兴庆区结合社区“三个服务”(基本公共服务、社会公益服务、便民利民服务)清单,对照30项共性、40项个性服务清单任务,指导社区摸清居民实际需求,统筹卫生、医疗、救助等服务资源,加强对“一老一小”、残疾人、重大疾病患者等群体服务管理,把服务居民的各项工作做实做细。
搭建暖心服务阵地
双城门社区位于兴庆区南门广场核心区,辖区内有600余家餐饮商户,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573人。为破解新就业群体思想凝聚难、教育管理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社区党总支一手抓思想引导,一手抓服务管理,一间180平方米的塞上红色驿站应运而生。在驿站举办的心理健康讲座、心理辅导等活动中,志愿者用生动的案例,为网约配送员讲解常见的心理问题应对方法。一位网约配送员在接受心理辅导后感慨地说:“平时工作太忙,今天跟心理老师聊了聊,心里一下子轻松多了。”
从“陌邻”到“暖驿”,兴庆区坚持“新就业群体在哪里、党组织的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主动对接群众需求,做深做实做细关怀服务,不断书写着基层治理的“民生答卷”。
(本报通讯员 李灵修)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