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的重要论述,以“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共建共享”为路径,以“建强队伍、创新机制、打造品牌”为主线,推动志愿服务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筑牢基层根基,构建志愿服务“强磁场”。根据宜昌市出台的《关于在城乡社区大力开展志愿服务的通知》,伍家岗区以社区为志愿服务主阵地,打造“15分钟志愿服务圈”。织密组织网络。建立“区级统筹、街乡主导、社区实践”三级联动机制,组建社区志愿服务总队270支,注册志愿者达15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的38.5%,推动形成“一社区一品牌、一网格一队伍”格局。创新动员机制。推行“积分超市”等激励制度,将志愿服务时长与信用积分、评优评先挂钩,累计兑换服务3.2万人次。以宝塔河街道张家坡社区为原型拍摄的社区志愿服务公益宣传片点击量突破10万人次,营造出“当志愿者光荣”的社会风尚。强化专业赋能。特邀多名专家学者实地指导4次、举办骨干志愿者培训12场次,推动志愿服务从“量变”向“质变”跃升。
深化融合治理,打造多方共治“新引擎”。以“多方联动”为抓手,探索志愿服务嵌入基层治理的创新路径。搭建协同平台。成立区级志愿服务联合会,吸纳社会工作服务机构6家、志愿服务队伍65支,建立“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对接机制,推动资源向社区精准倾斜。34个社区推行“专业社工+志愿服务”模式。实施分类治理。针对辖区社区类型差异,设立5个区级观察点。例如,针对老旧小区“三无”难题,在伍家岗街道白马山社区试点“物业+志愿服务”模式,探索成熟物业小区助力老旧小区路径;针对新小区“邻里疏离”痛点,在大公桥街道隆康路社区打造“隆康会客厅”,开展“团年宴”“睦邻集市”等活动20余场,推动居民参与率从35%提升至80%;针对青年人参与基层治理意愿低的现象,伍家乡金巴岭社区实施“搭子社交”项目,组建青年兴趣社群,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吸引青年积极参与,该项目在全省青年志愿服务大赛中斩获金奖;大公桥街道金家台社区聚焦心理需求服务,探索出“心理+志愿”服务模式,惠及居民4000余人。强化数字赋能。宝塔河街道松林路社区作为中国志愿服务协同平台试点,创新“志愿积分—信用兑换”体系,居民凭积分可在辖区商户兑换生活服务。
聚焦精准供给,擦亮特色服务“金名片”。坚持需求导向,培育形成“老有颐养、幼有善育、困有所助”服务矩阵。深耕“一老一小”领域。以宝塔河街道张家坡社区为代表的老旧小区推行“邻帮邻”模式,组织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助餐、陪医等服务,相关经验做法被多地借鉴,聚焦长期服药老人用药安全的“姥姥的药箱”志愿服务项目在全区推行。守护生态安全屏障。全国最美志愿者陈实、湖北省最美志愿服务组织杨帆志愿者联盟带领70余支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守护长江”行动,以实际行动保护河流生态环境。叫响“吾爱伍家”区域总品牌。在省委社会工作部的支持下,打造“吾爱伍家”志愿服务区域总品牌,通过举办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等举措,在全区大力推进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化、常态化、品牌化运行,让居民群众在家门口获得服务、参与服务、共享服务。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