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能力。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山东筑牢党建引领之根,精耕基层治理之田,通过专项整治为基层减负赋能、创新新兴领域参与基层治理机制、深化“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试点等务实举措,推动治理效能与民生福祉双提升。
山东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完善体制机制、坚持守正创新,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上下功夫,持续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夯实基层治理之基
扎实推进基层治理创新。为深化基层治理体系改革,山东围绕加强基层治理队伍建设、拓宽各类群体参与基层治理渠道、探索新时代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的路径与机制等方面,在全省确定55个基层治理创新实验区,并制定实验区管理办法,推进全周期管理。组建由省内外专家组成的督导团队,开展常态化、全过程跟踪指导。
持续推进“小马拉大车”问题整治。2024年,山东深入开展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专项整治,完成801个台账问题整改,建立完善规章制度160余项,基层治理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加强。今年以来,山东持续深化拓展专项整治成果,明确16项具体举措,建立闭环管理制度,持续为基层减负赋能。
开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重点工作“领题攻坚”行动。围绕城中村、城乡接合部治理、社区公共空间运营、物业服务管理、数智赋能社会治理等12项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各市开展“领题攻坚”行动,激发基层首创精神,先行先试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推动全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凝聚基层治理合力
山东健全完善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引导新就业群体到党群服务中心报到备案,充分发挥其“移动探头”作用,组织4.1万名网约配送员担任兼职网格员、食品安全监督员等。组建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队310支,推动新业态劳动者在基层治理等方面发挥作用、弘扬正能量。持续推进“友好社区”“友好商圈”“友好医院”等“友好场景”建设,聚焦新就业群体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为他们提供便利化暖心服务,推动新就业群体与城市治理“双向奔赴”。
充分发挥商会在化解涉企纠纷、协同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通过搭建一体化调解平台、创新“商会+”调解机制等,打造多方共治调解新格局,助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引导新兴领域各类组织及从业人员参与基层治理,构建党建引领多方参与的基层治理格局。围绕基层党建、社区安全、文化培育、基层治理等方面,发挥医疗、物业服务企业、教育等资源和专业优势,鼓励从业人员参与社区治理,推动基层治理水平提升。
建强基层治理力量
开展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试点,探索“专业社工带领志愿者、志愿者协助专业社工”发展模式,创新实施组织共育、队伍共建、项目共创、阵地共享、场景共营。结合各地实际,推动机制创新,组织实施一批“小而美”的志愿服务项目,培育发展一批有活力的志愿服务组织(队伍),推广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创新实践案例。建立省级志愿服务项目库,以项目化提升专业化,以专业化推进品牌化,吸引更多具有专业技能的人员加入志愿者队伍,在凝聚服务群众的同时,助力基层治理效能提升。
加大社区工作者选聘力度,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工作措施》,全省每万城镇常住人口配备18名社区工作者。进一步健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全周期”管理体系,完善培养选拔、教育培训、管理监督和激励保障机制,推动信访、医疗、教育、司法等领域实施人才队伍建设项目。通过开展社区党组织书记党建能力提升等培训,推动基层治理队伍实现“抓党建有力、促发展有方、优治理有效”的目标。
印发《山东省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指引(试行)》,召开全省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全省人民建议征集试点工作会议,对全省人民建议征集工作进行部署安排,在部分市、县(市、区)开展试点工作。今年以来,山东省委社会工作部启动“走在前、挑大梁,社会工作怎么干”“我为‘十五五’规划献良策”等人民建议征集主题活动,广泛汇集民智、凝聚民力,积极推动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本版内容由山东省委社会工作部提供)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