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有呼 “楼嫂”有应(微光成炬)

时值暑期,在广东省东莞市高埗镇光大江与城小区,穿着“红马甲”“紫外衫”的“楼嫂”志愿者,正在为独居老人、放假独自在家的孩子准备午餐。“楼嫂”们帮助解决“一老一小”午餐,有效缓解了上班族的“看护难题”。

东莞市拥有近1500个小区,人员流动性大。依托“支部建进小区”工程,东莞市号召女性党员带头,招募热心公益、时间灵活、有专业特长的女性居民成立“楼嫂”志愿服务队,以党建为引领,打造“楼嫂”志愿服务品牌,以“楼嫂上门”方式为创建和谐小区赋能“她”力量,走出和美善治路径。

“楼嫂”志愿服务队通过建立“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工作机制,依托小区物业服务企业办公地、“阳光雨”党群服务分站等,搭建供需匹配阵地,做到“群众有呼、‘楼嫂’有应”。完备“亮身份、广征集、共商议”服务机制,党员“楼嫂”主动亮明身份,常态化开展意见征集,利用党组织活动、小区议事会等载体,做好诉求反馈、技能培训、项目入库,培养和谐文化养育能力。

截至目前,聚焦“一老一小一新”重点人群,高埗镇“楼嫂”推出“莞一夏”精品,累计服务1000余人次;横沥镇“邻里守望”项目将“楼嫂”模式推广至全镇41个小区;市级“楼嫂”矛盾调解志愿服务惠及群众达13.5万人次。

刘顺菊是东莞市最早的“楼嫂”之一。“我的‘娘家’就在小区。”她自豪地说。“楼嫂”们的作用是如何发挥的?

东莞市借助“楼嫂”特有的人文关怀优势,持续开展看护空巢老人、举办儿童托管班、提供寒暑假“放心便当”等“家门口”志愿服务行动,设计“美丽庭院”“花卉超市”等小区花园点睛项目,化“管治式楼长”为“妈妈型楼嫂”,助力小区建设功能多元的服务中心。同时,发挥“楼嫂”人熟、地熟、情况熟的长处,引入“柔性力量”参与化解车辆停放、装修纠纷、环境卫生、文明劝导等各类邻里矛盾,引导她们积极在“来莞乡贤调解”“白玉兰家庭调解”“莞香花亲子爱护”等“莞”字号项目中发挥更大作用,助力小区建设和睦共享的邻里中心。

横沥碧桂园小区“楼嫂”志愿服务队广泛传播“邻里好,赛金宝”理念,通过志愿精神把居民聚在一起,营造了和谐的社区氛围。

在东莞超千万的人口中,有近700万名流动人口。“楼嫂上门”为提升互帮互助的“品质”提供了实践渠道。在“楼嫂”志愿服务品牌下,衍生出的“楼嫂聊家常”“楼嫂来帮您”“楼嫂来议事”“楼嫂微家园”等项目正在小区中持续发挥作用。“楼嫂”日益成为东莞“志愿之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力量。

(本报通讯员 叶晓枫)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