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天津市滨海新区持续优化“吹哨报到”基层治理机制,让“吹哨”更精准,“报到”更高效,切实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健全“研判前置、精准吹哨,分级处置、高效报到,评价反馈、跟踪问效”的“吹哨报到”机制,“吹哨”主体延伸至各开发区、街镇,“应哨”报到主体扩展到全部区级部门,形成高效的协同工作机制。依据“吹哨”问题的难易程度、公共影响程度不同,将“吹哨”等级划分为三类。“三级服务哨”由区级部门内设机构负责人“应哨”,开发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街镇分管负责人调度;“二级加强哨”由区级部门分管负责人“应哨”,开发区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街镇主要负责人调度;“一级攻坚哨”由区级部门主要负责人“应哨”,开发区分管负责人、街镇主要负责人调度。同时,进一步厘清各部门职责,建立案例样本库,为基层“吹哨”调度提供参考依据,让“常见问题”找准“解决主体”。
寨上街道一小区在交房一年后陆续出现保温板掉落事件,砸到地面上存在较大安全隐患。针对外墙脱落“顽疾”,寨上街道启动“吹哨报到”机制,发起“三级服务哨”,将区住建委、区司法局等部门相关人员和开发商代表聚集到一起,针对92处高空隐患点位,用5个多小时讨论处置办法,明确了后续维修方案和实施主体。
在后续实施过程中,滨海新区区委社会工作部及时跟踪回访,相关区级部门加强业务指导,与街道形成合力共同确保开发商按期完成修缮工作。“通过‘吹哨报到’机制,及时完成了小区外墙的维修工程,这也是1020户居民的安心工程。”寨上街道公共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
区委社会工作部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在基层“吹哨”后精准派单,进一步强化“吹哨”调度权,同时研判“吹哨”事项和报到部门职责匹配度,避免区级部门无效“报到”,缓解“应哨”压力。通过设置分级分类“吹哨”,区委社会工作部根据“吹哨”问题的具体内容、难易程度、社会影响程度调度区级部门相关负责人或内设机构相关负责人“应哨”报到,避免了“吹哨”问题反复研判、久拖不决的情况出现。
为保障职工权益,解决街道下属事业单位历史遗留问题,大沽街道发起“二级加强哨”,召集区委编办、区国资委、区人社局等区级部门,全力做好人员调转工作,并通过政策解释加强人员协调。通过“吹哨报到”机制,这项工作得到稳步推进,并已取得阶段性进展。
“如今‘吹哨报到’机制能够调动全区资源来解决基层问题,群策群力,给基层治理注入了更多力量。”大沽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位于杭州道街道的韶山路沿线环境提升改造工程是建材路区域城市更新项目中的重要部分,为在本年度完成韶山路沿线道路两侧的提升改造,杭州道街道吹响“三级服务哨”,需相关部门就改造工程涉及的规划、审批、园林等问题进行政策解答。区城管委、区政务服务办、区水务局、区文旅局、区工信局、区通管办等单位“应哨”报到,就街道询问的商户门头审批、沿路树木修剪、架空电缆光缆迁移、雨污管道改造清掏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优化各项工作审批流程,对职责范围内有交叉的事项协同解决,为杭州道街道提升改造工程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滨海新区,像寨上街道、大沽街道、杭州道街道这样运用“吹哨报到”机制,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案例还有很多。“吹哨报到”工作机制健全后,区委社会工作部靠前服务,扎实落实为基层减负赋能,推动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到基层。同时,进一步优化“吹哨报到”评价机制,明确评价标准,将评价内容均调整为选择项,减少主观评价因素影响;通过逐一对“应哨”部门的报到情况、事件办结情况进行评判,精准锁定问题症结,有针对性地进行推动,提升问题化解质效。
“我们将持续完善机制,抓住‘吹哨’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组织集中攻坚,推动区级部门主动服务、主动治理,逐步从‘解决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滨海新区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说。
(本报通讯员 李娇)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