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孙宽平

社会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幸福安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治理,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社会工作领域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取得丰硕成果。从党的社会治理理论和实践来看,新时代党的社会工作理论蕴含着鲜明的实践指向。

突出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

目前我国新兴领域企业组织形式灵活,具有较强的分散性,特别是在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领域,很多企业采取去中心化的组织结构,从业者流动性大、异质性强,传统的“属地化”“单位化”党的组织形式和党建工作难以完全适应这些变化,党组织无法实现有效覆盖,党员的归属感较低,是当前新兴领域党建面临的难题。

要继续抓好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和改革发展,突出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着力健全党的组织体系,着力强化政治引领和服务管理,着力完善党建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要建设过硬的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工作者队伍,巩固网上阵地和网下阵地。要提高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质量,非公有制企业党建重在巩固提升,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重在分类推进。要深入推进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理顺工作机制,加强分类指导,强化作用发挥,深化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工作和改革发展。要加强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和服务管理,坚持“管行业也要管党建”要求,抓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加强关爱服务,落实平台企业责任和属地责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

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推动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以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关键,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重点,健全在基层治理中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有关制度,要创新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基层治理重要事项、重大问题都要经党组织研究讨论后按程序决定,社区党组织书记要通过法定程序担任社区居委会主任、“两委”班子成员要交叉任职,各类组织负责人人选要由党组织推荐等制度安排,确保基层党组织对基层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统一领导。

要让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有时间服务群众,让最接近群众的党的基层组织服务群众,以基层党组织为主导整合政策资源,由基层党组织搭建区域化党建平台,统筹辖区各类资源、群团组织资源,由基层党组织主导培育扶持基层社会组织,推行机关企事业单位与街道社区党组织共建机制,以基层党组织为主渠道落实到位。

要通过构建党委领导、党政统筹、简约高效的乡镇(街道)管理体制,加强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建设,要增强行政执行、为民服务、议事协商、应急管理、平安建设等五种能力建设,通过加强基层智慧治理能力,优化基层政务服务流程。

抓好凝聚服务群众工作

社会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做群众工作,必须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做好人民建议征集,发展志愿服务事业。

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抓好社会矛盾风险前端防范化解,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形成多方主体参与的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体系。将新时代“枫桥经验”作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内涵,在注重对新时代“枫桥经验”进行文化阐释的同时,通过以文化人活动使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要求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行为。

人民建议征集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机制”的具体举措,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是党委、政府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重要工作。要不断创新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模式,进一步畅通民意表达的渠道方式,推动人民建议征集成果的及时转化和利用,让越来越多的“金点子”转化成基层治理的“金钥匙”。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组织广大群众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重要载体。志愿服务工作纳入党的社会工作体系,是加强党对志愿服务的全面领导、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的有力举措,对于促进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新征程,要把志愿者作为做好社会工作的基本力量,深化志愿服务标准化、品牌化、项目化、专业化建设,不断发展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努力谱写新时代志愿服务事业新篇章。

(作者系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员)

(责编:田宇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