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发动 有效参与 激发基层治理内生动能

北京市海淀区紧密结合社会诉求多元、参与主体丰富、高素质人才密集等社会实际,坚持党建引领,以“大家商量着办”为手段,以“围着基层转”为保障,以“共建美好家园”为目标,构建起海淀特色的基层治理体系。

坚持党建引领

海淀区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大力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突出政治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积极作为、守正创新,用好党建协调委员会等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优化制度建设。构建“1+4+N”制度体系:出台《海淀区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若干改革措施》,其中19条具体措施提纲挈领、指明方向;制定4份配套制度,明确区委常委会“三重一大”事项及“大家商量着办”“围着基层转”“共建美好家园”的实施方案与工作措施,为工作开展提供指引;落实10余个具体规定,统筹开展好“四百”走基层、“大家商量着办”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党建引领接诉即办等各项工作。

建强组织体系。加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织密建强“街镇党(工)委——社区(村)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门(院)栋党小组——党员先锋户”五级组织体系,织密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网络,确保基层治理各项具体举措和工作任务落实落地。

树立协商共治理念

海淀区拓展深化北京市党建引领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广泛推行“大家商量着办”工作,强化多方力量的参与意识,通过协商共治破解治理难题。

推动协商模式规范化。制定《海淀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大家商量着办”实施方案》和《海淀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大家商量着办”工作指引》,按照“干什么由群众广泛提”“谁来干由群众充分议”“怎么干由群众共同定”“怎么样由群众公开评”的方式,建立“确定商量议题、邀请商量代表、组织商量活动、办理商量事项、反馈办理结果”五步商量流程,制定“商量”会议通用规则,推动议事协商实践向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扩大协商机制覆盖面。做实“商量”平台,联动党建协调委员会和人大、政协基层联络平台等,结合各社区(村)自身特点,打造一批有特色、实用、贴近居民需求的议事协商平台,实现社区(村)“全覆盖”。举办“大家商量着办”联学联做等活动,努力凝聚社会各界的“商量”共识,推动多方力量在民生保障、安全稳定、经济发展等领域协同发力。为保障“商量”成果落地,海淀区把“务实、管用”贯穿“商量”全过程,梳理出各级党组织班子成员推动解决事项清单,链接各行各业专业力量提升“商量”效力,推动各类群众诉求从“商量”到“办成”。自“大家商量着办”工作开展以来,海淀区通过“商量”有力破解停车难、环境差等2.1万余个痛点难点问题,落地完成1200余个民生项目,推动一系列群众关切的难点痛点问题得到解决。

夯实基层治理根基

海淀区通过“围着基层转”实现各类优质资源直达基层,壮大基层治理力量。

全面统筹,精准对接。制定“围着基层转”工作10项措施,推动政策、资金、服务等资源下沉基层。区委常委会带头落实,梳理40家区级职能部门资源,形成区级下沉“资源库”,实现社区(村)按需“点单”、部门及时“配单”,将各部门资源精准下沉至基层。针对文化、教育、健康、数据服务、养老、法治、安全、美化八类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资源,开展“八进社区(村)”行动,推动相关区级职能部门补齐短板、提质服务,让资源沉到基层、工作落到实处。

各方联动,多源供给。积极推动企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参与基层治理。基于海淀区内企业、单位众多的现实条件,携手驻区单位开展共融共建试点工作,推动驻区单位内部资源向社区开放共享,为社区居民提供普惠、优质、可及的服务,以点带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组织引导机关单位、行业部门等向属地社区(村)有效报到,参与社区治理实践。

重心下移,赋能增效。强化社区(村)资源吸附和集成利用能力,进一步明确社区(村)党组织在议事协商和具体实施方面的主体地位,努力实现“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针对老旧小区改造、物业管理等重点事项,由区委社会工作部牵头协调10家责任单位,研究出版《物业管理工作指引》《老旧小区改造指引》等12本实用手册,通过提供“政策包”和“工具书”,强化基层组织协调、攻坚克难能力。

绘就美好家园画卷

海淀区通过开展“共建美好家园”工作,发动多方力量参与基层治理,不断释放基层治理动能。

推动创新理念落地落实。“共建美好家园”以提升社区(村)环境、秩序、服务、文化和安全五大品质为目标,推动“大家商量着办”和“围着基层转”工作落地见效。培育“共建美好家园”模范社区(村),采取参与式评价、对比式评估,实现“培育一个、带动一批、影响一片”目标。通过强有力的组织动员,广泛发动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大力推动社区社会组织融入基层治理。

推动实践探索有声有色。今年以来,海淀区全面开展“四季焕新 扮靓家园”社区(村)品质提升行动,结合季节特点和实际需求制定季度主题,覆盖所有社区(村),发动多方力量共同提升社区(村)品质。办好社区邻里节,用“家门口”的活动吸引社区居民、志愿者及共建单位工作人员、社会组织成员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10万余人参与。

推动保障措施见行见效。构建全覆盖、多层级、进阶式、重实务的社区工作者培训体系,依托现有教学空间作为专业化培训基地,充实专职教师队伍,打造政治素养、治理能力、实践技能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夯实人才基础。加强科技赋能,开发“i(爱)家”社区服务小程序,实现全面覆盖、实时响应、趋势分析,将社会工作服务融入“接诉即办”,以专业服务缓解矛盾冲突。

(北京市海淀区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田宇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