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宁市地处黑龙江省东南部,边境线长达139公里,是中俄边境重要的口岸城市之一。近年来,东宁市坚持党建引领,探索构建“数智赋能+联防联控+民生固本”的社区治理体系,以系统化、精细化、智慧化治理为抓手,打造一座安全稳定、和谐共融、繁荣发展的城市。
党建引领
打造基层治理“红色引擎”
东宁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通过开展党建品牌建设,推动党建工作与社区发展深度融合。一是建强党群服务矩阵。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坚持“一社一品”,打造“边城南山 红心聚邻”等8个特色党建品牌,各社区因地制宜设置党员活动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体活动室等功能区,形成“15分钟党群服务圈”,为社区党员、居民群众、辖区单位就近提供了综合服务、学习教育、文体娱乐等多种服务项目。二是助力新兴领域发展提质增效。选派党建指导员为辖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提供指导,在推进“两个覆盖”工作的同时,开展党组织“进企业促发展”活动,鼓励党员志愿者主动为企业、新就业群体提供法律咨询、网络直播间搭建等暖心服务。
科技赋能
构建基层善治“智慧平台”
东宁市推进智慧社区治理质效,不断提升社区治理的数字化水平。一是“党群通”提升治理效能。以“党群通”智慧平台构建“线上诉求响应+网格精细管理”的党建引领接诉即办工作模式,社区和责任部门高效联动,实现群众诉求快流转、快办理、快回复。2024年处理群众诉求2360件,办结率达98%,群众满意率达96%以上。二是“志愿红”汇聚爱心力量。以“志愿红”智慧平台打造“党员参与+精准服务”的志愿服务体系,结合党员“双报到”活动,引导在职党员下沉网格,全市党员注册志愿者3800余人,每年开展各类志愿服务180余次。三是“共享家”搭建互通桥梁。以“共享家”智慧平台构建“资源整合+协同共治”的社区互助网络,全市83个活动场地实现线上预约共享,开展文化交流、手工制作、亲子活动等社区文化活动,讨论老旧小区改造、停车位规划等问题,增进了邻里感情,提升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联防联控
夯实边疆地区安全防线
东宁市深刻认识“边关之固,固在勠力同心”,大力推动全民共同织密边境地区安全防护网。一是抓好国家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建立“社区+部门”的“结对子”机制,东宁市组织市边防办、市国家安全局、市外事办等单位部门与各社区结对共建,组织“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小小护边员”“一日跨境掌柜”等主题活动,开展《国防教育法》、出入境知识等法律法规讲座,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居民微信群等线上平台推送政策法规、边境安全知识等,增强居民国防意识、安全意识。二是动员全民维护安全稳定。各社区积极参与边境地区治安整治行动,协助公安、海关、边境派出所、市场监管等部门对辖区出租屋、商铺、旅馆等场所进行清查,核实人员身份信息。
民生固本
回应群众急难愁盼
东宁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民生小事当作头等大事,发挥社区纽带作用,回应群众需求。一是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集中攻坚。针对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小区物业服务缺失、老旧小区改造难等问题,各社区主动作为,牵头推动206个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帮助74个小区找到满意的物业服务企业,协调解决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的矛盾纠纷。二是围绕“一老一小一新”需求提供精准服务。在各社区建立日间照料室与儿童课后托管班,为老人和儿童提供休息、娱乐与陪伴服务。联合共建单位和新经济组织等力量,开展志愿服务帮扶困难群众,解决他们的难题,提升群众幸福感。三是依托兴边富民行动为群众办实事。东宁市自开展“兴边富民行动中心城镇”建设试点工作以来,围绕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公共服务,打造幸福家园。
(作者系黑龙江省东宁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
(责编:田宇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