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自治助力矛盾纠纷化解

湖北省荆门市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将基层自治作为突破口,搭建平台架构,创新机制方法,从排查发现、意见征集、协商调处的关键环节入手,最大限度把矛盾风险防范化解在基层。

“哨卡”开展前端防范

荆门市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关口前移,探索开展“红色哨卡”建设,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和志愿者等在“防火、防灾、防乱、防疫、防困、防诈”等任务中当先锋、做表率,确保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制止、第一时间报告”。开展“红色哨卡”建设以来,全市依托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哨卡”7761个,统筹用好村(社区)党员干部、志愿者等力量,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100余件。

在荆门市东宝区石桥驿镇张坪村,72岁的党员“哨兵”张家益每天在田间地头巡查,发现灌溉管道老化导致水压不足后,将该情况反映给村“两委”,村“两委”迅速入户走访征求村民意见,新建泵房惠及邻近四个村民小组。这些“移动探头”不仅能发现基础设施故障、安全隐患等“显性问题”,更能捕捉邻里纠纷、民生诉求等“隐性矛盾”。东宝区村(社区)建立“哨卡”,对重点路段、重点单位、重点人员开展全覆盖巡逻,规范“哨兵——组长——班长”报告程序,480余起邻里和地界纠纷得到了及时处置解决。掇刀区掇刀石街道结合“红色哨卡”建设,组织退役军人组建15支“夜鹰”义务联防队,承担社区治安巡逻、矛盾调解等任务,累计巡逻1200余次,居民对治安环境的满意度达到95%以上,努力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让大部分民生诉求在未诉阶段就被化解。

“平台”征集诉求意见

市级整合原有的35条政务服务热线和8个便民利企服务平台,推出民意诉求收集处置“一站式”平台,市委社会工作部与平台对接,创新“平台+基层+群众”协调机制,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组织居民共商社区事务。

京山市新市街道马家塝社区是一个典型的老旧小区聚集社区,过去“上门难、沟通慢”是社区治理“老大难”。2024年,马家塝社区创新搭建微信小程序“码上议”平台,为170个楼栋定制专属二维码,同步配套“红色信箱”和“敲门行动”,构建起“线上扫码+线下走访”的全渠道诉求收集网。伯夷庵居民点的居民扫码反映“污水管网维修”问题,3天内就收到社区反馈的施工方案;棉纺厂小区的“4点半课堂”创办建议,经平台投票后,一周内就协调到了闲置活动室作为场地。“每个二维码都是一个‘民意收集站’。”马家塝社区党总支书记丁喜军介绍,平台运行以来,累计收到191件诉求,小到管道维修、大到违建拆除,办结率达98%,群众对民生事项办理的满意度从过去的80%提升至95%。

沙洋县滨江新区开发“高频办”APP并设置“随手拍”板块,居民拍照上传问题,滨江新区第一时间响应,及时反馈处理结果,让居民参与隐患排查、矛盾化解更加便捷。近日,滨江新区高坪社区汉津花园小区李女士反映小区停车难、停车乱问题,拍照上传后,高坪社区马上联合物业服务企业对汉津花园小区商铺门前路面统一规划,规划机动车停车位。“高频办”平台运行以来,“随手拍”报件15件全部在3日内办结,新区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工单量显著下降45%。

“调处”化解纠纷隐患

村(社区)网格员对收集到的议题进行筛选与分类,按照问题的性质、影响范围、紧迫程度等标准,梳理重点议题,将涉及多数居民利益且亟待解决的环境卫生整治、物业矛盾纠纷、公共区域停车难等问题优先纳入议事日程。灵活搭建线上线下调解议事平台,方便居民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参与纠纷调解议事,全市成立人民调解组织1769个,配备专兼职调解员7107人,受理纠纷诉求6481件,已化解6352件。

其中,钟祥市搭建“莫愁驿站”22个,提供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1000余人次。组建100余名“莫愁义警”群防群治队伍,党员占比60%以上,涵盖安保人员、商户代表、党员群众、出租车司机、退休干部等群体,协助开展巡逻防控、阵地宣传、帮扶救助、治安调解等工作,惠及群众3万人次。

京山市温泉街道桂花台社区以居民小区为单位,成立5支“五老”调解会队伍、1支“银龄”志愿服务队,发挥“离得近、叫得应、有时间、有经验、有威望”的优势,在社区治理、环境整治、矛盾调解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善治”凝聚群众力量

荆门市委社会工作部打造“51+N”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联系点,指导各地找准治理“切入口”开展差异化实践,以点带面激发善治活力,凝聚群众自治力量。

东宝区全域推行“五员议事”模式,以党建为引领,从优秀党员、退休干部等基层代表中推选820名社会威望高、履职能力强、奉献精神强的群众担任村情民意信息员、政策法规宣讲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移风易俗倡导员、特殊人群帮扶员,组建164个工作室。截至目前,“五员”收集信息460余条,化解物业、婚姻家庭等纠纷530余件,协助监管特殊人群3300余人次,开展反诈宣传、治安巡防5800余次。掇刀区坚持党建引领,构建“红色党建引领、多方力量参与事务管理、共建美好幸福家园”的“红管家”治理模式,将参与基层治理的多方力量按身份职责分类,亮明身份、明确职责,作为民情收集、矛盾调解、政策宣讲的枢纽。设立“红管家”工作室、服务站646个,吸引9600余名热心群众加入,开展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等服务2万余次。

(湖北省荆门市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田宇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