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太仓市委社会工作部积极推进新兴领域党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志愿者等队伍建设,不断优化队伍结构、锤炼过硬本领、激励干事热情、提升服务质效,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锻造新兴领域党务工作者过硬队伍
完善工作机制,提升培养质量。引导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非党员高层、优秀管理骨干或技术骨干、入党积极分子分批列席支部学习会议,对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和优秀骨干定期开展政治理论和业务技能“双培训”。发挥党员传帮带作用,采取理论学习、技术指导、实践培训等方式,建立党员、中层以上管理者帮带年轻骨干工作机制。
强化要素保障,推动提质增效。开展区域党建工作站星级评定工作,构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务工作者选拔、培育、考核、认证全流程管理体系,不断增强基层骨干队伍力量。设置市级新兴领域专项党建经费,加大党员活动经费和新建党组织启动经费保障力度,专款专用保障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加大培训力度,深化引领作用。依托市委党校、乡村振兴实践学院等阵地资源,灵活运用理论授课、现场教学、结构化研讨等教学方式,分类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和集中轮训。建立“专项培训+日常轮训”制度,先后组织100余名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观摩学习,加大基层典型培育选树力度,不断强化“两优一先”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形成集群效应。
强化高素质社区工作者队伍
制度护航,构建职业化保障体系。太仓市系统建立社区工作者“三岗十八级”、村干部“四岗十五级”职业发展体系,配套完善薪酬待遇、激励鼓励等制度规范。通过畅通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晋升通道、实施退休后提高相应待遇等政策,全市累计百余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提拔任用,另有60余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享受退休后提高相应待遇政策。此外,为全市2000余名社区工作者统一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切实解决社区工作者的后顾之忧。
人才筑基,推进专业化队伍建设。太仓市按照每万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18人要求,实现每万人18.84名,超额完成配备标准。通过民主选举把政治素质好、服务能力强的干部补充至村(居)委会班子队伍。研究制定全市统一的社区工作者招录管理办法,坚持“凡进必考”原则,严格明确流程,推进网格员择优纳入社区工作者队伍工作。
精准淬炼,打造梯队化培养模式。太仓市构建“头雁领航、骨干培优、新苗成长”分级培养模式,市级每年开展全市村(居)委会主任轮训。建立社区工作者领军人才工作坊,遴选优秀社区工作者,开展专家领学等提升活动,打造高水平治理队伍。针对新进社区工作者设置岗前培训必修课程,推行“轮岗见习、导师帮带”双轨培养机制,促进新进人员快速适应岗位需求,年均累计培训社区工作者近5000人次。
构建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培养体系
政策发力,夯实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建设发展根基。太仓市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引育纳入全市人才发展规划统筹谋划,分层分类制定专业社工岗位开发、人才生活补助、职业能力提升等全链条扶持政策,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孵化培育、专业社工就业创业提供专业平台。截至目前,全市登记注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58个,累计开发相关岗位超600个。
资金合力,完善专业社工能力提升体系。细化人才奖励制度,明确一次性奖励机制,同步配套社区工作者专业技术岗位补贴;每年组织开展领军人才、重点人才认定工作,发放市级以上领军人才安家补贴和生活补助,年均发放各类补贴、奖励资金超150万元,为人才安身、安心、安业厚植发展沃土。
项目助力,营造社会工作服务发展最优环境。巩固并深化现有12种社会工作服务业态发展成效,以“一老一小”为着力点,创新开展初中、高中学校“一校一专业社工”全覆盖工作,持续推动社会工作服务有机融入教育工作,着力打造学校社会工作服务县域样本。积极推动社会工作服务与司法、医务等领域融合发展,每年开发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超150个,并为壮大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队伍和人才课题研究提供资金支持。
提升志愿者队伍专业化水平
党建引领,分层发动聚合力。加强志愿服务动员体系建设,完善志愿者动员、管理、评价机制,市、镇两级建立资源调配项目督导、活动联审机制,充分激发志愿服务组织主观能动性。
专业赋能,需求导向精服务。依托“志愿服务社工实训基地”等载体,常态推进太仓市“V+”志愿者实训项目,通过分阶分类培训对象和课程,凸显针对性和有效性,年均开展市级巡回志愿服务专题培训10场(次),年均覆盖1.2万人次,加强志愿服务人才储备和选拔力度,以实践代训拓展志愿者培育方式。
示范推动,典型培育提质效。培养品牌志愿服务项目,营造“校地合作、需求共访、资源共筹、对象共助”的志愿反哺基层社会治理优良氛围,同时形成示范引领效应,促进志愿服务更好融入基层治理、凝聚服务群众。
(江苏省太仓市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田宇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