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加减乘除”机制 建强社区工作者队伍

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提升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对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通过“加减乘除”四措并举,统筹社区工作者招录、培训、减负、激励、管理,着力打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有力提升社区治理能力。

在队伍建设上做“加法”

强化培训“靶向力”

创新活动形式。举办社区工作者专项培训会议,邀请专家、学者、优秀社会工作专业人员以及基层优秀党组织书记,通过专题讲座、实地教学、情景模拟、交流研讨等形式开展培训,精选社区治理、基层治理典型案例进行分享与交流,共同探讨提升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实践。

搭建交流平台。实施社区工作者精准培养,与浙江省杭州市和安徽省合肥市、蚌埠市等地建立学习链接,定期组织社区工作者开展外出观摩交流,借鉴其他地区先进工作经验,全力打造“一人多岗、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社区工作者队伍,为社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树立宣传品牌。建立全县持证社区工作者资料台账,整合资源信息。组织全县28个社区的工作人员参与“宿说社工”宣培团,并利用短视频、公众号等载体广泛宣传“专业社工+志愿服务”的典型案例,提升灵璧县社会工作服务能力。

在形式主义上做“减法”

打好赋能“组合拳”

按照省、市部署安排,制定基层减负措施,严防随意向社区摊派工作。开展社区“减牌”工作,严格按照规定悬挂标牌,通过专项摸排、实地攻坚、回访问效,清理社区“滥挂牌”,让社区工作者有更多精力、更多时间做好社区服务。县委社会工作部会同县委组织部梳理全县社区党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等工作情况,明确要求县级部门、各街道(乡镇)党委不得以任何形式借调抽调社区工作者从事其他工作。

在保障激励上做“乘法”

鼓足干事“精气神”

保障薪酬待遇。全面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社区工作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开展街道(乡镇)工资统计、审核工作,严格参照《灵璧县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管理办法》做好工资核算,根据社区工作者工作岗位、工作年限确定发放金额,保障社区工作者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畅通晋升渠道。根据社区评星定级结果,对符合年龄、学历、任职时长等条件的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按程序选聘为事业编制人员,加大面向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正职招录公务员的力度,截至目前已招录8人进入公务员、事业单位队伍。

育足后备人才。按照每个社区不低于5名的标准,选拔在重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140余名青年人纳入后备人才库,实行动态调整,根据抓党建、强治理、优服务实效定期更新人选,指派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担任包保社区责任人,为社区后备人才成长保驾护航。

在日常管理中做“除法”

筑牢成长“防护墙”

完善档案管理。参照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指导街道(乡镇)完善社区工作者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凡涉及职务调整、提拔晋升的社区工作者,均需查阅人事档案和党员档案,倒逼属地街道(乡镇)做好社区工作者档案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提升考核质量。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年度考核结果作为社区工作者评选表彰、提拔使用、续聘解聘、奖励惩戒和调整岗位的重要依据。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引导社区工作者以提升政治素质、加强工作实绩和提高居民满意度为重点开展服务工作。

落实公开制度。进一步规范党务、居务、财务公开的内容、程序、方式,发挥好居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借助“小微权力一点通”等平台,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公开机制,加强居民对社区工作者履职的监督,确保“四议两公开”等民主议事程序落实到位。

灵璧县以“加减乘除”机制为抓手,通过扩队伍、减负担、强激励、严管理,构建起权责明晰、活力充沛的社区工作者培育体系,既破解基层治理人才短缺、职责不清等难题,又锻造出“能干事、干成事”的复合型队伍,随着队伍建设深化,这支生力军将持续激活基层创新动能,为社会治理注入活力。

(王宇翔 陈思雨)

(责编:田宇 签发:王立国)